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看到以瑾一篇短文《不讓任何一個學生當觀眾”,這樣的好學校好可怕!》轉了一下,評了一下:其實“讓每一堵墻壁都能說話”的學校更可怕!想起某君昨日同我聊起這句話的主人及開口必稱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大咖時說:至今還念念叨叨專制蘇聯體制下的學術紅人(人文社會藝術領域,不包括科學)的人,要么同類,要么無知。無知的原因是中毒太深,讀什么書都解不了毒。
深以為然!
我還一直以為那些熱衷于關注人性弱點,甚至將《人性的弱點》奉為床頭書的官員、專家、校長也是可怕的……
此言一出遭來棒喝……想想也是必然!自己有什么資格批評木?一位據說讀書很多的校長就在群里說:“不是所有人的水平都有資格做批評者的!”忽想起那句“年輕人你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或許有它特定的語境,如果推而廣之其實也不盡然。我身邊一年輕朋友說“我無意否定它們的價值,因為事實上我都未曾細讀;但從此類書籍發生在許多讀者身上的果效來看,某種程度上被一位200多年前的無神論者言中了:‘許多人讀書只不過為了有權不去思考’”(見德國學者利希滕貝格《格言集》)”。
還有那句“只有批評,沒有建設”的批評,也是一句扯蛋的話,沒有批評的建,還是建設嗎?同是那年輕朋友說:“現今的缺乏不在于對于真理的好處的描述,而在于對于真理本身以及認識真理的途徑的描述”。
還是那句,誰也不可能真理在握……
閱讀的價值之一就是觸發思考,只讀不思考還讀他作甚!像蘇格拉底那樣的思想者今天還有嗎?不過讀多了,想多了也麻煩,你慢慢就會質疑,就會有意無意得罪人,就會失去一個又一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