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二,房頂上,樹葉上,還殘留著昨夜的小雪。豫南小鎮(zhèn)的街道上,置辦年貨的人越來越多了。
年尾的楊樓菜場口,成了一道靚麗的民俗畫。其實,這菜場口不是什么菜場,根本沒有規(guī)劃整齊的棚子,攤位。只是附近居民幾十年來習慣在這買菜,賣主也挨著順序,就席地而賣。這樣主干道的兩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菜。穿著臃腫,裹得嚴嚴實實的人們,像被一塊磁鐵吸住一般,一下子匯集到這個三岔口。
你看,這邊綠茵茵的筍菜,紅彤彤的辣椒,那邊一顆顆大白菜,一堆堆段灣蘿卜;緊靠著凱旋大道,一排排豬肉架子有序林立,整整齊齊掛著片片豬肉。豬肉架子前,有的個人正對著白花花的豬肉,指指點點;有的人正在觀看老板稱肉;有的人從兜里掏錢,準備付賬。
賣豬肉的對面有一個賣雞的,是臨時搭了一個簡易棚子。于是,我提著在鄉(xiāng)下買來的四只土雞,走了過去,讓賣雞的女人幫我殺雞。
雞籠前站著幾個買雞的,有男有女。其中一個穿著黑色羽絨服的中年婦女,蹲下身子,正把一只手伸進雞籠里抓雞。她的手剛伸進籠子里,狹小的籠子里立刻熱鬧起來,雞被驚嚇縮著脖子往邊上擠,咯咯直叫。
還有幾個女人邊閑聊,邊和我一樣等著老板娘殺雞。那老板娘不慌不忙,從容有序,嫻熟地殺雞、脫雞毛、破腸開肚。她旁邊的脫毛機正咚咚地響著。
最奇怪的是旁邊有個衣著講究的男子,正在幫老板娘燒火,鍋里的熱騰騰的水汽蔓延開來。交談中知道,原來,他也是來殺雞的。看到老板娘一個人忙不過來,他就主動幫忙燒熱水。
漸漸地,菜場口越來越熱鬧,擠擠攘攘的人群,來回穿梭。討價聲、叫賣聲、談笑聲、雞叫聲,汽車鳴笛聲、剎車聲等,彈奏出一曲喜迎新年的歡快歌曲,釋放出暖暖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