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目送


來源網絡

年前將《目送》又刷了一遍,正好又到了一年一度與父母短暫的相聚的日子,這本書很好的呈現了家庭關系的本質,每當看到書中作者龍應臺的感想,情不自禁引起共鳴,并將書中作者對于人生及家庭成員關系的感悟記錄下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反正就是這樣,時間怎么流可以。任何一個時刻,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時刻,好地方。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相機,它不過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每一個時刻都我用相機采下,感受“美”的逼迫,因為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 我們沒有學過。

這兩本存折之間,是有斬釘截鐵的反比關系的。在那一本存折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而且,更驚人的,“金錢”和“時間”的兩種“幣值”是不流通、不兌換、不對等的貨幣——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錢”回頭來換取已經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字,都無法兌換。 是的,是因為這樣,因為我對兩本存折的取用態度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在“金錢”上愈來愈慷慨,在“時間”上愈來愈吝嗇。“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 ”卻只給溫暖心愛的人。

人生本來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場,情再深,義再厚,也是電光火石,青草葉上一點露水,只是,在我們心中,有萬分不舍:那撐傘的人啊,自己是離亂時代的孤兒,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別人。兒女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們只好相信:蠟燭燒完了,燭光,在我們的心里,陪著我們,繼續旅程。 在一條我們看不見、但是與我們的旅途平行的路上,爸爸,請慢慢走。百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原來,任何沒了牙齒的人,都長得一樣:像一個放得太久沒吃的蘋果,布上一層灰,還塌下來皺成一團,愈皺愈縮。而且不管男女,牙齒卸下來以后,長相都變得一樣,像童話里的女巫。

家是什么?作為被人呵護的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終身伴侶時,兩個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人,一個一個走掉,通常走得很遠、很久。在很長的歲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頭的燈光特別燦亮,人聲特別喧嘩,進出雜沓數日,然后又歸于沉寂。留在里面沒走的人,體態漸孱弱,步履漸蹣跚,屋內愈來愈靜,聽得見墻上時鐘滴答的聲音,梔子花還開,只是在黃昏的陽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覺得凄清。然后其中一個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個,從暗暗的窗簾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見,有一天,來了一輛車,是來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鎖了門,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輪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張白布蓋,被抬出去。

可是這個家,會怎樣呢? 很多,沒多久就散了,因為人會變,生活會變,家,也跟著變質。渴望安定時,很多人進入一個家;渴望自由時,很多人又逃離一個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許遇見的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尋找自由的人也許愛上的是一個尋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在四十年后,如果再度相聚,你們會發現,在你們五十人之中,會有兩個人患重度憂郁癥,兩個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個人還在為毎天的溫飽困難掙扎,三分之一的人覺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滿,一個人會因而自殺,兩個人患了癌癥。 你們之中,今天最聰明、最優秀的四個孩子,兩個會成為醫生或工程師或商人,另外兩個人會終其一生落魄而艱辛。所有其他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或許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吧。

母親,原來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鹽一肩挑的母親,在她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里的小姐吧。?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生有時 死有時 栽種有時 拔出所栽種的 也有時 殺戮有時 醫治有時 拆毀有時 建造有時 哭有時 笑有時 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 堆集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 不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 放手有時 保持有時 舍棄有時 撕裂有時 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 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 憎惡有時 爭戰有時 和好有時。

這些是牽掛你的人慷慨贈予你的時光和情感。?

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所有跨年的狂歡,聚集,倒數,恐怕也是一種時間的集體儀式吧?都市里 人,燈火太亮,已經不再習慣看星星的移動和潮汐的漲落,他們只能抓住一個日期,在那一個晚上,用美酒、音樂和煙火,借著人群的吆喝彼此壯膽,在那看不見的門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他老了,所以背佝僂了,理所當然。牙不能咬了,理所當然。腳不能走了,理所當然。突然之間不再說話了,理所當然。你們從他身邊走過,陪他吃一頓飯,扶著他坐下,跟他說“再見”的每一次當下,曾經認真地注視過他嗎?“老”的意思,就是失去了人的注視,任何人的注視?你突然回頭去看母親,她的頭發枯黃,像一撮冬天的干草,橫七豎八頂在頭上。眼睛里帶著病態的焦慮——她,倒是直勾勾地注視著他,強烈、燃燒、帶點發狂似的注視著他,嘴里喃喃地說,“同我說話,你同我說話。我一個人怎么活,你同我說話呀。”

我總覺得,或許是艱辛貧困、相互扶持的記憶,使得這一代的中年人特別疼惜他們的長者?但是現在年輕的一代,那昂首闊步走過半島酒店、走進豪華商廈、從頭到腳都穿戴著名牌的一代——當他們是中年人時,會以什么樣的心情看待他們的父母呢?是一種被物質撐得過飽后的漠然?還是把一切都年得理所當然的無聊?

“你一定不相信老師是怎么說的,”華飛笑著,“老師跟我們說:你們可不要相信這種‘純純’的愛。事實上,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沒有‘互利’的關系,愛情是不會持久的。”

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么可以附著依托。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年老的女人都會這樣嗎?身子愈來愈瘦,腳步愈來愈輕,聲音愈來愈弱,神情愈來愈退縮,也就是說,人逐漸逐漸退為影子。 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并不重要。 因為失去了這一切,所以難民家庭那對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擲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頭。他們仿佛發現了,只有教育,是一條垂到井底的繩,下面的人可以攀著繩子爬出井來。 在這里,他可以孤單卻不孤獨,他既是獨處,又是熱鬧;熱鬧中獨處,仿佛行走深淵之上卻有了欄桿扶手。 成年人不記得年輕是怎么回事,他們太自以為是了。

曾經相信過愛情,后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冰塊嗎? ? 可是對于化入杯水中的冰塊溫度沒有變,本質也沒有變,氫二氧一,也就是說,你喜歡的人,今天是瘦的,穿紅衣服,你喜歡。過一段時間變胖了,穿綠衣服,你就不喜歡了嗎?如果就不喜歡的話,之前的也不是愛情!?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我們都在這里,等著你。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有時候,約個可愛的人,兩個人一起走,但是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要真正地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我們不會跟好友一樣殷勤探問,不會跟情人一樣常相廝磨,不會跟夫婦一樣同船共渡。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聚首時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會談心。即使談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了然在心。有時候,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后,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的轉篷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然而,又不那么簡單,因為,和這個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不一樣,我們從彼此的容顏里看得見當初。我們清楚地記得彼此的兒時——老榕樹上的刻字、日本房子的紙窗、雨打在鐵皮上咚咚的聲音、夏夜里的螢火蟲、父親念古書的聲音、母親歡樂的笑、成長過程里一點一滴的羞辱、挫折、榮耀和幸福。有一段初始的生命,全世界只有這幾個人知道,譬如你的小名,或者,你在哪棵樹上折斷了手。

孩子,原諒他,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后的法官。

她說,你們知道的是我的歌,你們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對你們并不重要。

顧城說“女人嫁給男人是這個世界的一大不幸,有如詩變成了政治,而字變成了章程”。

媽媽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有三種法,于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

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 廚房里一樣傳來煎魚的香味,客廳里一樣響著聒噪的電視新聞。 幸福就是,在一個尋尋常常的下午,和你同在一個城市里的人來電話平淡問道,“我們正要去買菜,要不要幫你帶雞蛋牛奶?你的冰箱空了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喜歡作家龍應臺,卻從有了二寶之后才開始看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她有犀利的筆觸,也有溫暖的情懷。她的文字干凈純粹,情緒飽...
    大念小想閱讀 144評論 0 0
  • 期中考試,七年級的孩子遇上了龍應臺的《目送》。講解試卷時,孩子們紛紛抱怨:“老師,這篇文章看不懂!”是啊...
    大海揚波閱讀 586評論 0 0
  • 前幾天講《背影》,推薦孩子們讀龍應臺的《目送》。喜歡龍應臺,她有犀利的筆觸,也有溫暖的情懷。她的文...
    江山多嬌晉閱讀 218評論 0 4
  • 久違的晴天,家長會。 家長大會開好到教室時,離放學已經沒多少時間了。班主任說已經安排了三個家長分享經驗。 放學鈴聲...
    飄雪兒5閱讀 7,537評論 16 22
  • 今天感恩節哎,感謝一直在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離不棄。 中午開了第一次的黨會,身份的轉變要...
    迷月閃星情閱讀 10,587評論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