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巧克力遇上減肥
當冰激凌撞上生理期
當香煙碰到禁止吸煙
當錢包聽到全場五折
當努力學習看見手機
當早睡摸到電子游戲
……
你的自控力還好嗎?
2007年,百年難得一見的對戰在40個人類與19只黑猩猩之間展開。出戰的人類來自哈佛大學和德國萊比錫馬克思·特朗普研究院,參戰的黑猩猩出生地也很高大上,它們來自萊比錫沃爾夫岡·科勒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雙方不是來打群架的,他/它們要比的是誰的自控力更強。
他/它們先要做出第一個選擇,選擇2份或者6份食物作為獎勵。在這個方面,黑猩猩和人類的數學一樣好,他/它們都選擇了后者。
之后,他/它們要繼續選擇:
現在就吃掉2份食物
等待2分鐘,可以吃掉6份食物
這次,黑猩猩中有72%選擇等待,而只有19%的人類做了同樣的選擇。
人類的自控力還好嗎?
自控力能讓我們拒絕許多誘惑,為了提高自控力,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但是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發現人們對自控力存在很多誤解,采取的方法大多沒有效果。于是她在斯坦福繼續教育學院,開了一門名叫“意志力科學”的課程,幫助人們提高自控力,這門課程成為了該學院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第一次上課時,他們一連換了四次教室,才把來聽課的企業高管、醫護人員、教師、運動員等都放下。
后來,凱利·麥格尼格爾把課堂講稿和學生們的實踐反饋綜合起來,寫成了《自控力》這本書。“意志力科學”課程一共十周,《自控力》同樣有十個章節,她在書中解釋了意志力及其神經學原理,并綜合心理學、經濟學、神經學、醫學領域的最新洞見,為我們剖析了影響自控力的各種因素,還提供了很多提高自控力的實用性方法,供我們選擇。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自控力的世界。
天使和惡魔,誰是常勝將軍?
每當我們看到好吃的、好玩的的東西,大腦自動激活“獎勵”系統,釋放出名叫“多巴胺”的“小惡魔”,它會聯合大腦的其他部分,想方設法說服正在減肥的你,把巧克力吃到嘴巴里。
萬物相生相克,有“小惡魔”的地方必然有“小天使”,位于我們額頭和眼睛后面的前額皮質里,有一些掌握著“我不要”力量的灰質,它讓我們勇敢地對巧克力說“不”。
我們能否順利地吃到巧克力,就要看“小天使”和“小惡魔”的戰斗結果了。
物極必反,“我不要”力量有多脆弱?
通常來說,我們控制不住自己,是因為我們對“即時獎勵”非常感興趣,也就是馬上吃到嘴里的巧克力。對于減肥5公斤后再吃巧克力這種“未來獎勵”,缺乏等待的耐心。
那我們能不能壯大“小天使”的“我不要”力量,打壓“小惡魔”呢?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小時候被他哥哥放在墻角,讓他腦子里不想白熊后再出來。過了一會哥哥來看他,小托爾斯泰苦著一張臉,他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白熊從腦子里趕走。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以這個故事為藍本,讓參與實驗的17個人隨便想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想白熊。然而這些人跟小托爾斯泰一樣,越是控制自己不想白熊,大腦越是不聽指揮。
丹尼爾教授把這種效應稱為“諷刺性反彈”。比如,減肥時越是想吃清淡的,筷子越是忍不住往肉碗里伸;失眠者越是想睡覺,發現自己越清醒。就像壓彈簧,使的勁越大,松開時蹦得越高。
我們該怎樣對待大腦里的“小天使”和“小惡魔”?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的每個章節里,都會提供一些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我在里面選擇了幾個,讓“小天使”和“小惡魔”的關系從相生相克,變為相親相愛。為了好記,我給它們起了新名字。
樹立偶像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自控力差的我們目標非常清晰,我們希望瘦下來、考過四六級、戒煙……
那么,先來閉上眼睛,想象實現這些目標后的我們會是什么樣子。
然后,我們用心理學家豪爾·厄斯納的“未來自我的連續性”測量方法,在紙上畫一個圓圈表示現在的自己,畫另外一個圓圈表示未來的自己,如果你覺得你的現在和未來的判若兩人,那么兩個圓圈就不會重合,反之,會有不同程度的重合。(看看下面這張圖,找到最符合自己情況的圖樣)
接下來,凱利·麥格尼格爾建議我們給未來的自己發條信息,可以描述下自己未來的樣子、為了變成未來的樣子,自己會怎么做、以及想對未來的自己說的話等等。
最后,把未來的自己當做偶像,用“我為偶像狂”的決心,增強自己改變的意志力,想方設法地向偶像靠近,讓兩個圓圈合二為一。
兩面派法
我們的身體在接收到大腦的指令后,才會采取行動,兩面派法就是要把身體和大腦分離開。
在減肥期要不要吃巧克力大戰中,當“小惡魔”占上風時,我們的身體別火急火燎地執行命令,用“小天使”殘存的戰斗力,讓身體先等個10分鐘。觀察下“小惡魔”是怎樣逼我們屈服的,但是別急著讓自己轉移注意力,想想“諷刺性反彈”效應。如果10分鐘之后,我們還想吃,那就滿足自己,不過你肯定在等的過程中就對它沒興趣了。
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當下就吃是為了獲得“即時獎勵”,等待10分鐘就是把獎勵變成了“未來獎勵”。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對“未來獎勵”的興趣越小,從而成功自控。
化敵為友法
還拿減肥來說,我們一般會采用抑制食欲的方法,給自己設置許多條條框框,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碰。
不如我們改變下策略,把“吃得健康”當做減肥目標,讓“小惡魔”和“小天使”站到同一個陣營。
想象一下,當巧克力、烤肉、可樂、大雞排向你招手時,他們倆同時在你耳邊大吼“不許吃,那些不健康!”的樣子吧。不知道你們怎么看,反正要減肥的我僅僅是想一想那個場景,我能減肥成功的信心就又增加了幾分。
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用蠻橫的手段打壓自己的欲望,反而事與愿違。就像弗洛伊德說那樣:那些被壓抑的,最終都會以更丑惡的方式展現出來。埋怨自己的自控力差,要求下一次要堅決抵制誘惑,往往沒有效果。《自控力》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無法控制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要做什么,用和平方式解決自控力差的問題,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