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孫悟空還不是震撼天地的齊天大圣,他只是只桀傲不馴的猴子。天庭毀掉他的花果山以掌控眾生命運,他便決心跟天庭對抗,毀掉一切戒律。
在天庭,孫悟空遇到不能愛的阿紫,一生的宿敵楊戩,和思念昔日愛人阿月的天蓬,他們的身份注定永生相殺,但其實不甘命運擺布的又何止孫悟空一人,卻沒想到反抗卻帶來更大的浩劫。
《悟空傳》上映后口碑差強人意,和原著的一致好評相比遜色太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原著小說中主要描寫的是個體對權威、體制的終極反抗。然而變成電影后被改編成了青春期中二少年對父母師長的青春叛逆故事。顯而易見電影的境界相對于小說下降了太多太多。
其實改變本是可以理解,今何在多年苦逼地寫東西,終于出人頭地,加上現下IP價值連城的電影市場,今何在也想要在這巨大的市場將《悟空傳》變現,這是可以理解的,何必固步自封,抱著那點注定票房失敗的理想。
說回電影,我們為什么崇拜猴子?
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反叛的時候最多在家吵吵架,外面罵罵街或者離家出走,最后都是被拎回家的結果,但是猴子就敢于與全天下為敵,大鬧天宮!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最終會向社會妥協,卻總是怨天尤人碌碌無為,無法找到自己和社會妥協的平衡點,而猴子妥協的時候表面上看心不在焉,實際上卻盡心盡責,猴子的困難和我們普通人比豈止難百倍!
今何在說,原著不好拍,所以改成線性敘事,要觀眾評分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那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完美悟空傳比,文藝片在中國是什么下場,我們看過太多了,并稱《悟空傳》是中國最好看得奇幻電影。
這位曾經教育我們要戰天斗地,反叛到極致的作者,如今搖身一變,說著哎呀文藝片死的很慘啦,我會虧欠錢的咯,還是看看奇幻特效好了。我想當年今何在在寫《悟空傳》的時候,肯定是看不起現在這樣妥協的自己的。如今的今何在已經成為了當年他自己最討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