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行春夏令”,入冬以來天氣走得都是春天的節奏,濕、熱、燥、霧霾、上火,身體也一直在口腔潰瘍和臉上冒痘之間來回折騰。直到進了“小寒”,風霜雪雨的冬季模式才終于緩緩開啟。
很多地方都下了雪,蘇州的雪還遲遲未來,倒也落了好幾天的冬雨。撐著傘走在雨里,陰郁的天空里飄著細雨,草木都已凋敝了,表面的世界已是肅殺殘敗,卻感到有深沉的寧靜降落在肩上。河邊的臘梅花開了,深吸一口氣,是帶著淡淡花香的清冽空氣。時有早梅含香來,彈指又一年。
小時候的冬天是寒冷的,南方沒有暖氣,那時也沒出現空調,家里取暖靠的是煤爐和炭火。如今想起來,圍爐喝茶,再在灶上烤兩個橘子,剝開外皮香氣瞬時涌現,空氣里全是柑橘的清香。真是有滋有味的好日子啊。
今年學到一個烤橘子的新方法,雖沒有炭火的風味,也算是一種童年記憶的補償。把橘子皮洗干凈,扣去橘子蒂,用錫箔紙包好入烤箱烤20分鐘,便是一顆溫暖清甜的烤橘子了。
屋外雖冷,又是風又是雨,但只要進了屋子還是暖和的。再燉上一鍋羊肉湯,屋里更是肉香四溢。吃火鍋也正是時候了。聽著食物在鍋里咕嚕咕嚕煮沸的聲音,聞著香噴噴甜滋滋的味道,正是暖燉燉的人間滋味。
冬天也是個適合看書寫信,整理過往的時節。
郁達夫曾回憶在北平的冬天,兄弟三人總不遠千里走攏聚在一道,扯談閑聊,回憶年少,直說到小孩們都上床去了,傭人們也都去睡覺了,還要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長談下去。一直說到后半夜,他們兄弟又會不約而同地說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話來。
大約正是屋外清冷,家則顯得格外溫暖安心,讓人只想窩在這深沉的情調里。
忙碌了兩個月后我也終于有時間坐下來,看一看書,想一想不暇顧及的心事了。外面又下起了雨,窗戶上蒙了一層白霧。這時候,不想做任何事,也不愿去想未來的任何計劃,只想握著一杯冒熱氣的茶,待在午后溫暖的天光里。
還是去年秋天買回的畫冊,一直也沒時間打開來看。美是需要靜靜品味的,如今一切都求效率,文化和藝術也如閃電霹靂,生怕不快點便什么都抓不住了。
浮世繪最早萌芽于日本17世紀晚期,到19世界中葉才漸漸聞名于世。那時日本的瓷器在歐洲廣受歡迎,用來包裹瓷器和填塞包裝箱的紙上便印著浮世繪的圖畫。靠著這樣的機緣,浮世繪藝術走進了歐洲藝術家們的視野。梵高、莫奈,都花大力研究和模仿過浮世繪作品。
“浮世”,在佛教里寓意生命短暫轉瞬即逝,日本人用以寄托要活在當下盡情享受人生的強烈愿望。所以浮世繪里描繪的,盡是美人、美酒和美事。
在這些畫里,我喜歡歌川廣重的風景畫。他的畫里有山,有太陽,有云彩,有海洋,同時還彌漫著一個季節最顯著的特色。翻動一頁一頁畫冊,時光仿佛定格在那個亦邪亦媚的時代。忘記現實的苦惱,也不再灰心沮喪,盡情地享受月光和白雪,欣賞櫻花和楓葉,這樣的生活不也很好。
或許是天氣的緣故,近來總不想思考努力和上進的事。冬主收藏,萬物都奄息了,只有人還在忙這忙那。
偶爾也要記得停下來,掃雪烹茶,折梅聞香,亦或臨窗讀帖,借著天光看一幅畫。人世不過稍縱即逝,所有的美好也都將隨著時間流逝,所以要把它們一一珍重收納。
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