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筆記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男人”把握不住“自己。這是因為,他的心智凌亂不 堪,不同的內心組成部分七零八落。一個把握不住自己的男人,通常是因為 他還沒有機會經過一次成人的洗,去體驗作為男人最深處的結構。于是,他 仍舊是個男孩 - 這并不是因為他還想當個孩子,而是因為沒有人在他的生 活中出現,向他展示一條由男孩氣質到男人氣質的轉換的路。沒有人出現, 指引他去開啟內心成熟雄性的所有可能性。
---Moore & Gillette
根基于榮格心理學,《國王,武士,祭司,詩人》可以算是20世紀第一 本有關男人的科普讀物,他很好的把社會上表象的男人問題,清晰的投射到 了榮格原型中,用一個易懂又毫不乏深度的系統來向我們闡述了“成熟”需要 什么樣的外部條件,和我們每個男人需要如何去認識自己的內在心智。
這個讀書筆記是根據女語者簡單翻譯的電子版制作的。特此感謝。
Chapter One 內心的聲音
閱歷豐富的男人深知:生活是一場持續的搏斗。目標是內心的安寧,毫無畏懼的給予和接受愛的能力。
男人成熟的變化:
生命的意識和體驗,低——高
人格身份,零散——堅固
內心沖突:不同的聲音和力量在爭奪注意力,思想主控權。
新鮮陌生的聲音——心曠神怡,醍醐灌頂。
聲嘶力竭的聲音——惱火、狂躁。進而遮蔽真理,于是,我們怨恨自己。
男人使命:辨別聲音,找到歸屬位置,停止肆虐,內心更加完整和堅實。
成熟的奧秘: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藍本——無意識原型。(The Archetype of the Unconscious)
內心的聲音無意識,危機出現時,才會呼喊出來,各種癥狀:人格分裂、抑郁、狂躁
人類共性,內心機構來自同一藍本:長盛不衰的可能。
原生家庭影響:十幾歲時,父母決定。
隨后,后天的環境,周圍的人,信仰和學習——重塑自我。
林肯:父母給了一個男人前半生的長相,后半生的是自己給的?!跋嘤尚纳?,內在氣質。
原型:國王、武士、祭司、詩人
無論男孩還是男人,都有它們組成,每個原型主宰我們每一部分的心智,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
依賴機制(男孩)和責任機制(男人)之間,有清晰的界限,進化的道路,引領男孩走向更開闊的生命景致,打下男人的根基。
Chapter Two 男孩與男人
如今:男孩泛濫,男人不再
男孩式的年輕漂亮和朝氣取代了成熟的男性魅力成為當下文化推崇和贊揚的主流。
例如:流行明星花樣美男、雄性荷爾蒙爆發的運動員、廣告里“隨心所欲”的不負責的人生觀、潮流音樂里“唯我獨尊,擋路者死”,股市和房市金錢至上,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影視里的帥哥英雄、神童
男孩是他自我中心(Ego)的奴隸
男孩典型表現:受自身束縛,無法自如地掌控自己
他們將精力耗費在無意義的感官享受,戲劇式的刺激體驗。無法安然久坐,享受沉默,在面對專注的、長久的眼神接觸時落荒而逃。容易感動冒犯和被激怒。千方百計想要吸引,或逃避他人的關注。沒有耐心等待真愛,處處留情又容易受傷。生活起伏不定,亂七八糟。聲稱要道德高尚,朋友有難時不敢兩肋插刀。生活雜亂無章,習慣被照顧,而不是照顧別人。
他們還是巨嬰,在母親的陪伴下才安心(不單指生物學意義,而是意識上、模式上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事物)
大多數人沉溺在死水一般庸常的人生,感到舒適而安全,停留在男孩階段無法自拔。
男孩原型路徑——神圣男孩(The Divine Child) 、早熟男孩(The Precocious Child)、 戀母男孩(The Odedipal Child)、英雄(The Hero)
男孩階段的最后原型:英雄。他存在的目的是,擺脫對“母親”的依附和眷戀。
英雄——男人:奴隸到主人
蛻變:指責生命的毫無意義和質疑自己存在的目的,以一系列的斗爭、危機、痛苦的成長與掙扎為序幕,最終在煎熬中覺醒和重生。
男人特質:
沉穩,處事不驚,危險中鎮定自若。
不容易被冒犯,容易給人安全,可靠。
不尋求關注和愛護,生活趨勢是給予他人認同,給予愛。
習慣慷慨助人。助人強者無不自強。
有確定的使命,行動和思維從不混亂。
忍耐痛苦,依舊敞開心懷活著。
不怕欺騙,被看不起。不為自己辯解,因為知道自己是誰。
男性啟動儀式:古老部落,14歲男孩從母親身邊被拖走,被毆打、恐嚇,催眠與暗示,讓他認為不能再依賴成人,不再是孩子。角色轉換完成后,承擔站崗,打獵,抵御侵略等社會責任。
社會分工縮小,我們與外部世界的沖突逐漸內化。我們被親戚朋友無微不至的照看,生活缺乏真正考驗,不得各自為戰,找到男孩蛻變至男人的旅程。
Chapter Three 男孩原型
男孩四個原型:神圣男孩降生,初步發展智力的早熟男孩,早年性意識覺醒的戀母男孩,青春期,渴望破蛹而出的英雄男孩。
Section 1 神圣男孩(The divine Child)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生命(宗教傳說的圣人降生,耶穌、摩西、佛陀、克里希那),充滿對世界的好奇,感知,沖動和未知,奇跡,生命源泉,創造的原始動力,欣喜感
共享一個主旋律:成熟前不斷遭受迫害(一旦長大成人,必將對現有政權和勢力造成威脅)
神圣男孩需要輔佐,成長,歷練,(苦難、質疑、排擠,艱辛,挑戰)最終成長為成熟的國王(The king)。
+正極陰影:暴君 (The Tyrant)
溺愛孩子,哭喊著想要一切,無時無刻不被關注。
如果沒被伺候好,會狂喊,掙扎,抵制母親的愛。
這不可一世的態度是自虐的,拒絕最重要元素:食物和愛。
他是整個宇宙的中心,所有人的存在都是為了滿足他的要求。狂妄自大,對他人和自己不負責。
病態自戀(Pathological Nar-crissism)
-負極陰影:懦弱的王子(The Weakling Prince)
顯得毫無性格,沒有激情。看起來虛弱,無助,多病,不合群,需要被抱著,安撫,輕拿輕放。
實際上,這種懦弱是偽裝的——無助的受害者,去欺騙父母,得到所想要的。
懦弱的王子是帶著面具的暴君,暴君是裝腔作勢的懦夫。
陰影都有兩種表現形式,強勢型和弱勢型。懦夫在關鍵時刻爆發,轉向暴君極。(在校常被欺,忽然刀捅室友)
Section 2 早熟男孩(The Precocious Child)
好奇心的源泉,探索和獵奇,嘗試新鮮和未知事物——成年后的成熟祭司
眼睛閃光,腦子好奇,十萬個為什么?學會說話,認字,樂器,運動,常在課堂提問的好學生
內向的:反思,別人看不到的事物之間的關聯。
外向的:迫不及待地展示洞察力與才華。
+正極陰影:博學的騙子(The Know it all Trickster)
自作聰明:咄咄逼人,自以為是,看!我多聰明!
他們是創造表面假象的專家,欺騙糊弄,當你意識到被騙,他正躲在遠處捂嘴偷笑。
懂得多的優越感,爭奪話語權,爭論,貶低藐視和他觀點不一致的人
自我欺騙:看到一個漂亮女孩,心想,她一定有男朋友了,或她肯定人品不佳。因為自己知道一切。
不愿意付出誠實的勞動:名校海龜認為自己理所當然的有高級職位和高新報酬。作家未動筆就認為自己更勝一籌。
他們想:努力一點,去破壞別人就夠了。
-負極陰影:天真的蠢貨(The Naive Dummy)
無生機,無力量,笨拙,傻楞——其實是假象。
單純的會計竊取公款,無知學生故意忘記考試日期,不上心的朋友故意忘記梢信。
無辜的背后,是狡猾的騙子。
Section 3 戀母男孩(The Oedipal?Child)
母親是每個人出生后最初的世界,我們和媽媽是一個人,直到出現意識。到青春期,也不和母親分開。
母親的連接感,無限的美,滋養,關懷,照顧。
我們的心智中:初步產生了抽象的,象征意義的終極母性-希臘神話中的女神Aphrodite。戀母男孩,是相對女神存在的。
溫暖的,相處融洽,富有情感,博愛。
+正極陰影:媽媽的寶貝(The Mama‘s?Boy )
弗洛伊德經典理論:男孩有弒父娶母情結(Greek myth “Thebe” 的國王Laius和王后Jocasta的兒子,在不知情時殺父娶母。“戲劇藝術的荷馬”、“命運悲劇大師”索??死账埂抖淼移炙雇酢罚?/p>
無休止的追尋母親(女神)的折射體——現實中的女人。
花花公子,色狼。
媽媽的寶貝不能被一個女人滿足:看黃片、手癮,淫欲滿足對女神的幻想。當他真的得到女人只會,在交往中不愿意付出,不想承擔責任。因為男女關系復雜,麻煩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多。
+負極陰影:夢幻寶貝(The Dreamer )
他和世界的關系是夢幻般的,一段關系只存在腦海。別的男孩都在嘗試結交女朋友,他坐在那里幻想一切。
他對生活和現實的人沒有真實感情,看起來淡淡的憂傷和抑郁。他的幻想脫離實際。
別人一步步踏入生活,了解人的真情實感,了解真實世界。他躲在夢幻里,“真實"對他太丑陋,冷酷。
在和母體分離前,他不會真正接受這個世界。
Section 4 英雄男孩(The hero)
男性頂峰,敢作敢為,所向無敵,男子漢氣概。
+正極陰影:惡霸(The bully )
喜歡展示自己力量,爭奪霸主寶座。
若地位被挑戰,必暴怒,立即出手狠狠還擊。厭惡團隊合作,蠻干單干,對自身實力過度膨脹,自認無所不能。最終結局,被自負傲慢打敗。
-負極陰影:懦夫(The Coward )
面臨沖突,一味地找借口逃脫。平時任由別人欺負宰割,在身心兩面。
不合群:內心隱秘地認為,自己還是最強的。
欺軟怕硬。
英雄特質讓女人無可奈何,被意氣風發吸引,有感到不安,她們懷疑,這魯莽的小男孩什么時候能知道天高地厚。
英雄原型不會退化:激活男孩強烈自我認知,讓其具備和母體剝離的初步條件。調用男孩雄性能量儲備,推進他心理的邊緣地帶,暫時切斷體內儲存的大量雌性能量,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在心理上能夠自生自滅的雄性個體。
英雄本身,也許本該魯莽、愚蠢和沖動,眼高手低的去闖出一條血路,接受最殘酷的打擊——心理上的死亡。
英雄原型的出現,是為了預備男孩的依賴機制的死亡,而進一步迎接男人的誕生。
Chapter Four 從男孩到男人
遠古時代,男性啟動儀式(Male Initiation Rite):10多歲,英雄原型制霸,原始部落男人基本素質(發達肌肉、爭強好勝、像同齡男性發出求偶信號)——男孩可以被“啟動”了
母親旁熟睡,面目猙獰的野獸(男性長者偽裝)破門而入,恐怖、原始的叫喊,搶走他。
在心理上暗示,媽媽不再可以依靠了,幫助他剝離母體。接著,拉入叢林,恐嚇鞭打,使其進入“超”(Trance),指令任務讓孩子經歷一次徹底洗禮 。最后,男孩在精神上徹底死亡。他被邀請加入男人部落,制作工具,狩獵,戰斗。至此,男人重生了。
男孩死亡的條件,就是英雄原型(The hero)的徹底戰敗:死亡。
相愛多年的女人跟別人跑了,創業慘敗落了一身債,高學歷海歸被開除,新上任的主管被降職,都是生活中的屠龍英雄被巨龍活吞的投射。
此過程,多緩慢,來自屢次挫折——男人發生了一段匪夷所思的變化
傲氣削弱,仿佛是拖著虛弱的身體走出沉睡已久的洞穴。
看著周圍的世界,一切都沒變,但一切又不一樣了。
不再逞能,不再幻想可以被依賴,終于明白:自己的能力非常有限,人生的問題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開始明白,為什么很多成年男子那么低調和謙虛。每當回首過去,都含著羞愧的苦,一笑而過。
此時此刻,男人重生。
Chapter Five 男人原型(Man Archetypes)
男人重生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接下來的日子,他的內心迅速成長,首先由武士(Warrior)帶領,逐步打開其他男人內在結構:祭司(The magician),詩人(The lover)和國王(The king)
在他的世界被放大之前,武士至高無上的紀律,是一切的開端。
Section 1 武士 The warrior
傳統武士形象——攻擊性、戰斗性(讓女人不安)
上升了階層的攻擊性來自男孩幼年的憤怒,這些憤怒被壓制多年,堆積成不可挽救的惡魔能量,難以界定的方式釋放:上司對下屬的剝削、人之間的欺詐、高科技毀滅性殺傷武器
武士的中心地帶,是戰斗地帶,是推動男人為目標行動的最基本元素。
它把我們從被難題帶來的被動位置,轉向主動位置。而恰當,適宜的戰斗,是有建設性的。
世上有許多需要被攻擊的,毀滅的東西:詐騙、腐敗、獨裁、不公、臃腫的官僚體系、缺乏熱情的職業。
武士一直清醒、警惕,知道專注他的心智和身體,知道想要什么,知道怎么得到他想要的。
武士也是戰術家,能夠適應變化做出最好的判斷和戰術。他知道自己是占上風還是處于下風,是否能擊敗敵人,完成任務,是否該臨時隱退,是否需要獨辟蹊徑。
和英雄最大的不同是,武士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圍。
英雄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武士了解現實,沒有絲毫的妄自尊大,腳踏實地的作風,行動從來不過頭,不顯擺,不過分的證明自己,他具備他所希望的能力。
武士有直面死亡的能力:隨時感受到死亡可能降臨,被武士能量引導的男人知道生命短暫,但他并不悲傷,反而充滿了生命力。如此強烈的內心體驗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從不外露。
這種對生命的激情,引導他每一個選擇,一個武士把每一件事做的程度,就像是活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一樣。
“猶豫”在武士詞典里是不存在的,因為猶豫產生懷疑,懷疑產生麻痹,麻痹導致失敗。
武士的中心能力是他的行動力。這一行動不是盲目的,它背后強大支撐來自訓練,要求至高無上的紀律。紀律不僅指時間,還有方法,力量,準確度,控制。內在外在,身體上,心智上。
他著眼于長期建設性目標,并能夠能耐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去得到自己需要實現的目標。
因此,武士原型的出現,是從這個男人降生以來,第一次開始擁有“超越個人的責任感”。
武士用一腔熱血撫摸這個世界的同時,從不陷入個人感情之中,強烈的武士能量,必定會導致感情疏遠。這并不意味他是沒有感情的,而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決策不是建立的感情至上。由此,需要心智非常成熟的女人,才能去陪伴成熟武士,共度此生。
+正極陰影:虐待狂(The Saddist )
當武士沒有國王命令去服從時,能力無處釋放,攻擊他人和自我,能量釋放,暴力。
例子:玩弄女性和性虐待,強迫型下屬加班加點,犧牲健康和生活的工作狂人格
-負極陰影:受虐狂(The Masochist? )
什么強度的工作都接受,允許別人持續侵犯自己權利。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抑郁,無目標,得過且過,活在別人的虐待中是他能感受到”還活著“的方式
Section 2 祭司 The magician
熟知日月星辰之奧妙,預知氣象規律,動物遷徙,莊稼收成,也看得到到不可見的非物質的人深層的神秘精神世界。
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文明的祭司,承擔了社會對知識的歸納總結,一種是外在的,現代先進技術的掌握著,一種內在的,啟動他人的雄性長者。
祭司用智慧,引導年輕人思考,構建物質乃至精神上豐富的世界。自古以來的精神領袖,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到近幾個世紀的歌德,喬伊斯,尼采,康德,佛洛依德,榮格等。
+正極陰影:殘酷的專家(The Manipulator )
知人所不知,用來強大自己,攻擊別人:匿藏信息,擺布他人,阻止別人擁有強健的心智。主動誤導他人,污蔑嘲笑,從中去了。這是傷人,也害己,他的思想會因此固化,腐朽。
-負極陰影:無辜的陰謀家(The Innocent one )
自認聰明過人,但懶惰,沒有真正專研,卻喜歡吹噓自己的知識成就,毫無根據的批判別人。嫉妒真正努力的人,想要阻止別人,絆別人一腳,延緩別人進展,因為別人的失敗而偷樂。
Section 3 詩人 The Lover
人世間不同形式的愛:母愛,友誼,兄弟一般的愛情,性愛,柏拉圖式的愛。
古羅馬對浪漫的愛的理解是:完全身體和靈魂的結合。
詩人能量的基礎,來自對于萬物的感知和愛的能力。他具有繽紛多彩的激情,生命力,對食物,性愛,情緒的渴望,無限創造力,毫無障礙的進行情感的聯接和表達。詩人的存在,是去滿足我們對情感的饑餓。
榮格認為:詩人的原型的功能主要是感知。外部世界的顏色、聲音,味覺嗅覺,觸感和內部世界,情緒情感的千絲萬縷。
詩人提供給男人健康地與大自然,世界萬物聯結在一起的身體和一顆心。榮格曾說,每個人的意識都像是大海上漂浮的波浪,波浪下面,那龐大深海無意識,把我們人聯結在一起。
詩人渴望身心上的觸摸和被觸摸,詩人的世界,沒有規則,沒有道德倫理,沒有任何邊界和約束,他強烈的生活在萬物皆一體的感受中。是我們博愛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詩人往往站在和其他原型的對立面。對于武士,祭司,和國王來講,邊界,規律,紀律,規則,約束是他們統一戰線。
對于這些,在藝術家的詩人能量里,都是一種深海下意識的麻木。
人生的感動時刻,他的作用在你身上是不可忽略的。比如,僅僅因為你喜歡某個女人,你就會為她做很多你平時不會做的事情。即便是你知道你們之間不可能,她一旦開口,就感到無比的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男人的生命大多時是被捆綁起來的,閑暇之余,他會涌自己的方式尋找自己的詩人:在游戲里,在小說中,在故事里,在愛情中。
+正極陰影:癮君子(The Addicted Lover )
缺乏國王引導,他想:為何約束無盡美妙的體驗?
成癮性人格,落入毒品、香煙和酒精的魔掌,頻繁手淫、貪吃、懶惰,玩電腦游戲,甚至以性愛為生活目標。
當一個男人能滿足于一個女人在一起,不是因為社會規則,而是心智成熟和穩定的結果時,男人詩人原型終于成熟了。
-負極陰影:麻木情人(The Impotent Lover )
他失眠、賴床,味同嚼蠟,無精打采,萎靡,無激情,世界不過是黑白昏暗。
與周圍的親朋好友在情感上分離。沒動力,抑郁,是麻木情人的最終結局。
詩人讓武士和祭司更有感情,具有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味追求目標和知識。反過來,他需要武士的果斷來鏟除失控的享樂,需要祭司的才智來讓自己從糾纏中脫身,對待人生更客觀,長遠。
Chapter Six 國王與他的土地(King and his land)
國王的本質并非像其他原型那樣側重能量和品質,而是他的“主權”地位和“祝福”的力量,他的存在是為了保持其他原型處在自己的中心位置,保持國度的秩序和繁榮。
他有強烈的方向感和勇氣去帶領武士作戰,過人的智慧去和祭司治理臣民,和一顆向善的心和詩人一起讓領土充滿愛。
國王擁有主權去界定國度邊界,國界之內是祝福語繁榮,國界之外是無秩序與混亂。
國王的男人的使命感的最終載體,是一個從神圣世界帶給現實世界中男人能量的大動脈。
國王原型上線之前,他不知道自己的使命,當他出現,就像一個有威望的父親,給女人帶來令人向往的世界同時,讓她們感到權威,穩重,信賴。
國王的第一任夫人不是王后,是他的土地。在國度繁榮之前,他的任何個人利益都可以犧牲。
國王放眼望去,用一種慈祥而充滿力量的眼神看著他的臣民,他期待去知曉每一個臣民的價值,并給予贊賞,保護,獎賞他們對于國度的貢獻。
當年輕人被國王祝福時,他內部結構發生奇妙的變化,雜亂的思緒會突然被平復,懷疑和焦慮會在那一刻煙消云散。
因為,國王的遠景為他撥開云霧見明月,用祝福的力量送他上路。
+正極陰影:暴君(The Tyrant )
暴君,懼怕新生力量(其他神圣男孩)威脅他的國度,注定要扼殺掉對方。
他仇恨美,天真無邪,臣民的天賦,所有的生命力。
例子:口角并用發父親,施加壓力大于動力的領導,都是內心暴君陰影的一種外表呈現。
-負極陰影:庸君(The weakling)
庸君,自覺什么也不是,享樂,任由民不聊生,生靈涂炭。
早年家庭的國度溺愛或過度嚴厲,歪曲的母愛,父親不加以引導,施暴,孩子就從幼年期開始扭曲心理:要么感到自己是世界中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么一無是處,來到這個世界完全是多余的。從而埋下暴君/庸君的種子,甚至懦弱的他,連越過男孩英雄階段的機會都沒有。
如何引導自己的國王?或任何原型的中心能量?
首先,必須和原型所攜帶的品質產生認知性距離(Cognitive Distance)
認知性距離是指原型能量和自我之間的距離。即,你可以展現這些精神品質,但你本身不是這些能量。
這些天賜的精神品質只存在于每一刻的你的疏通當中,只能通過每時每刻的行為選擇,讓這些能量通過你的散發到這個世界中來。
這意味著,你的才華,勇氣,紀律,愛心,祝福,都是天賜之物,并不是你作為凡人可以擁有的。而是靠你不懈的努力,讓自己的肉體成為這些能量的通道才能達到的。
一名富有成就的作家說,當他一天不寫東西的時候,他就不能把自己叫做作家。過去的成就不能決定,新的一天他就該坐享其成。
把自己看作一個動脈而不是心臟,國王是一個傳送王權的渠道,而不是王權本身。
面對其他男人,同樣應該取得認知性距離,而不是依賴性認同他就是能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