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我們直戳戳地嫌棄飯菜不好吃,臉上卻漾著幸福的光暈;而現在,面對不美味的飯菜和你,卻要委婉起來。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晴
分手之后,你要用多久來才能適應再次單身的生活呢?我恐怕并不是一個長情的人,但也至少用了3個月的時間。那些無味的日子啊,如同不蘸芥末的壽司,吃起來一點都不痛快。
準確來說,他是我的初戀。我們在學校公共課的課堂上認識,每周相伴上課,走了半個學期的校園戀情之后就和平分手了。匆匆而來,又倉促地結束了。那時候的分手,輕得像羽毛,我只是在一個夜里流了淚,仿佛他從沒出現過一樣。后來大概有四年的時間,我們沒有任何的聯系。
世事真奇妙,四年后我們在微博里重逢了。他說,以前玩微博,是因為大家都在玩;現在玩微博,是因為大家都不玩。我大概是他剩下的個別在微博里自嗨的網癮少女朋友了,于是我們又相遇了。
時光的鏡頭從記憶深處拉近,我們都在對方眼里鍍上了一層微妙的光圈,把當年的幼稚掩蓋得毫無蹤影。當時的我正處于上一段“友達以上”的曖昧余震中,他的出現就像下雨天魚塘里注入的氧氣,讓我這條小魚兒慢慢地渡過了低氣壓。
他直接又熱烈地表達自己,每一個瞬間都在瓦解我在曖昧中所受的傷害。如水到渠成那般自然,我們陷入了一場新的愛戀。兜兜轉轉,我們又回到了彼此的身邊。只是這次,我們是異地戀。
我滿心雀躍地期待著每一次的見面。吃飯,看電影,逛游樂園,這些再俗氣不過的事在我眼中竟可愛地發著光。我們親吻,擁抱,不想浪費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但好景不長,我們終究還是走向了同一個結局。他還是當年的模樣,自私霸道,做事情不懂考慮我的感受。當一段感情只有一個人在努力經營的時候,就沒有了繼續堅持的意義。所以我提出的分手,換來的是他毫無掙扎的同意。這是對我的致命一擊。
再次分手的痛,比當年沉重了好多好多。也許我們都沒變,不適合的人再過二十年也還是不適合。但也許,我們都變了,只是變成新的不適合罷了。
有一天他突然給我留言,說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夢里我要跟一個帥T走了,他很著急,縱使他用力地拉住我,強吻我,我也還是頭也不回地走了。我無奈地苦笑。但這總歸不是一件壞事吧,至少他在夢里堅決了一回,也給了我一個漂亮干脆的轉身。
分手,其實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如同《解憂雜貨店》里面描述的:
人與人之間的情斷義絕,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后才編造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系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關系早已破裂。
然而,挽救如同溺水者和救生圈的糾纏。一方挽留而另一方不愿受救的話,一切都是徒勞。所以,我才會對當初自己卑微的挽留耿耿于懷吧。
要問他到底哪里好,以至于我要這樣留戀?說不清楚,我只能說,愛情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濾鏡。但人民日報都說了,經常美圖會上癮,是精神上麻痹自己==。所以,分手就像戒毒一樣,走出“戒斷”狀態已經是一樁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不必向往“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畢竟我們是個有脾氣的平凡人。
但讓我更心痛的是,對于分手一事,父母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我對男朋友的要求不必那么高······我的心突然掉進了深深的海里。我沒有憤怒,甚至努力去理解他們。仿佛到了某個歲數,還是孤獨便是有罪的。
朋友問我,分手之后有沒有覺得比之前開心?如果是,那我便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我想了想,是的吧。不用猜測他不回復微信時的心理活動,不用擔心他嫌棄我的樣貌和身材,不用考慮如何節省下兩趟火車票的費用,顛簸著去見他······我恢復了獨立又瀟灑的自己,看劇,吃飯,健身,然后繼續敲論文。
朋友又調侃我:你一定是太寂寞了,才會同時愛上一群男人。(笑話我看泰國耽美劇)
那,寂寞又是什么呢?
是買奶茶時,店員燦爛地跟你說買一送一,而你只有一個胃;
是一個人吃火鍋,上廁所回來時發現東西被收走的尷尬;
是旅游時手機相冊里的自拍和風景;
是我說今晚的夜色真美,而你卻跟我道晚安;
是前半生的小紅和后半生的秋水;
是高緯度的凜冽寒冬和赤道上十年一日的酷夏······
寂寞寂寞就好。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忘記為你打開一扇窗的時候,除了砸門,還可以找開鎖匠。最好的鑰匙就是:保持對生活的希望,卻不過分期待。愿你歸來,仍是一條好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