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會無期
那時正是《小時代3》的熱播時候,《后會無期》也快要上映了。我打算買這部我迄今為止唯一想去電影院看的電影票。現在,我看著豆瓣上的影評,不是心酸,而是感到心煩,好笑。
我接觸他們時,他們正少年成名,都在風口浪尖,他們寫的小說我都喜歡。《幻城》是我接受的第一部意識流,里面還有以前看彼岸天都的影子,后來我才知道這種推理的手法源于古龍,而古龍成為了現在我最推崇的作家之一,也該感謝那些我曾經著迷過的作家。高中對于郭敬明印象最深的事是當時都一起追他連載的小說《爵跡》,他是個真正的商人,懂得用他來賺錢。有次據說還要發行單行本,但最終到底沒發,在風津道后不知怎的就停止連載了。后來了解到,他還經常陷入抄襲的風波中,我是分不清抄襲和借鑒的區別的,但我覺得如果是再創造的話還是應該允許的,如果不能有任何的相似,這個世界最后發展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隨著年齡以及讀書水準的增長,我漸漸不怎么讀郭敬明的書了,只有段時間很喜歡看最氏旗下的七堇年。我覺得郭敬明已經做的很好了,雖然會很累,但他活著自己的,我從未覺得他做的不夠好,而世界總是無法定義對錯的。
而韓寒,我從追求到敬佩,從崇拜到平凡的理解。這和我讀的書漸多是有很大關系的。很多人不了解,就一味的亂說話。韓寒變了許多,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是會變的,還在評論著如何如何裝逼。很多時候,我也是被逼無奈才說自己是在裝逼,這年代不論你做什么都是在裝逼,沒“裝”好的話也會被歸類到不作死這一行列。韓寒具有那種情懷,郭敬明也有,不過郭敬明把情懷與商業化結合了,韓寒則永遠留著一片空地。而電影也是一種表達方式,為了讓想看的人看,為了讓自己不去遺憾。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和韓寒是一種人,不過我的水平要低劣地多。我17歲那年也寫過小說,卻終難登大雅之堂。就好像我看《圍城》覺得我像方鴻漸,看《三重門》覺得林雨翔也像方鴻漸,而后來我知道《三重門》有很大是對《圍城》的模仿。我初接觸韓寒是他的《獨唱團》,并不為其所動。直到看了《光榮日》,開始為他的才華所折服。之后和對郭敬明一樣,找他的其他作品來看。這么多年了,我也平淡了許多,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依然對韓寒獨到的見解感到佩服。一個人是斗不過很多人的,斗得過也只能在電影里,小說里。韓寒的小說里的主人公也沒斗贏過。他總像在路上,因為我覺得未來誰都說不準,也不敢說。
我的審美水平也是漸漸提高的,所以我明白不同階段眼光的局限,而很多人會停留在某個階段很長時間。一部分人不去學著理解,另一部分人則存在著誤解。韓寒和喜歡韓寒的人畢竟不能等同。有個影評說的好:“抑郁癥的肯定明白”。說這話的人喜歡樸樹,從聽到的第一首始,他見證了時代樂壇的變化,他說以前就沒覺得樸樹的冷酷是裝逼,因為那時甚至都沒有裝逼這個詞,直到后來他才知道樸樹有著抑郁癥。韓寒的《后會無期》的主題曲是樸樹唱的《平凡之路》,我聽第一遍只感覺詞好,曲還可以,聽第二遍卻有點止不住眼淚。曾經擁有一切,曾經墮入霧的黑暗,曾經問了整個世界,從來沒得到答案。這些心情我都是有過的。如今,我依然脆弱著,驕傲著。有些少年擁有著夢,而韓寒他的夢實現了,盡管你不能確切的說他實現了多少。
畢竟,我只是想看看他的夢,而不是沖著明星的陣容。有人說,在中國拍公路電影是在找死。可總有像我一樣的人,雖然不多,總想看著別人相似的夢,流著自己的眼淚,回想著自己的日子,不愿忘記自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