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創作是一種輸出。任何領域的創作者,輸出都需要原材料——輸入。廚子需要食材,小說家需要素材,設計師需要靈感。
就算并非從事創作性工作,也需要輸出,跟人聊天侃大山是輸出、決定家的布置也是輸出、自拍是輸出、發朋友圈是輸出、買一件衣服也是在輸出你的審美。
如果想做一個有趣、有料的人(這“趣和料”豈不就是你的輸出),只能靠更多有趣、有料的輸入才行??催^的書和電影、聽過的話和音樂、到過的城市和商店、接受的教育、交往過的人、體驗過的一切都是你的輸入,鑄造了今天的你。
如果最近感覺自己很無趣,可能是因為輸入源單調的只剩下幾個公眾號和微博。手機信息大部分是零散的二手信息。但是世界這么大,輸入不能狹窄到只有5英寸。
利用碎片時間梳理了一下輸入族譜,可能不全。
語言、文字、思想輸入:書籍(虛構、非虛構)、電影電視、雜志、網站、聊天、講座(TED、一席、公開課)、讀書會;
視覺輸入:展覽、畫冊、藝術書店、電影、建筑、景觀、舞臺、表演、商店、網站、游戲、APP;
聽覺輸入:音樂、電影、現場演出、大自然聲音、唱詩班;
體驗輸入:運動、手工體驗課、技能學習、旅行、靈修;
情感和社交輸入:家庭活動、朋友聚會、線上線下的互動、在行約見行家。
同樣的信息源在你眼前晃過,不能算輸入,囫圇吞棗和填鴨式也不是很好的輸入,主動獲取、加工信息、分析總結,把信息咀嚼過才好消化、才算是良性的輸入。
多種輸入方式很難全部都選擇,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建立自己的輸入渠道和結構??赡苡袃扇N是長期固定高頻輸入的(看書、看電影、運動),另外幾種輸入是低頻率的(展覽、演出、旅行)。
輸入和輸出是動態循環的,輸出變了,輸入要求也要變。輸入變了,輸出才有可能變。畫家當導演了,除了視覺的輸入,還要有故事結構、音效、攝影、剪輯、特效的輸入。白領改做時尚博主了,要有造型、攝影、時尚資訊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