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忙于住房問題。雖然個人空間不足、夜夜睡陽臺沙發床,卻因著父母日漸年邁、適合換個有電梯的環境,而這個存在十年的問題終于到了可以解決一下的時機。
很早就聽說過,買房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途中要解決的bug,好像重重的連綿不絕的山巒:必須要搞清楚的前后流程;必須要算清楚的稅務賬單;籌措手頭的資金和一切可動用的資源;網上找房符合自己的心理條件;網下看房發現問題尋思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這一關關都過去,最后還有一個裝修的大魔王在等著。好朋友如是說。
倒不是很愁裝修。規劃和設計,本來就是自己有點小興趣的事;而選擇對我而言也從來不會產生太大的障礙。可惜的是,暫且尚未走到這一步。網上看中的房,現實里看總有無法修正而致命的問題:譬如三級臺階的錯層分隔開了公共和私人空間,卻增加了老人在家跌倒的風險;譬如得房率頗高的南北戶型,偏偏沿街而立,樓下8車道的滾滾車聲源源不絕,即使用雙層玻璃做了隔絕,那始終關窗的操作,選取南北通透的意義又何在?又或者略顯偏遠的地理位置,稍微放低一點地段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接受呢?卻發現小區的隔壁就是個巨大的變電站。
一次次希望和失望中,逐漸養出的認識便是,可能是真的,必須離開這一個我們住了十來年的地理區域,往別處去了。這個念頭一旦起了,便有千千萬萬個舍不得,如條件反射般彈射起來,在心里腦里嚷嚷著喧囂。
不過是個平凡無奇的街區,甚至不是童年成長階段的那18年的寶貴歲月,有些什么舍不得了呢?太多了。
早晨穿過過街樓,去陰涼的防空洞取電瓶車。過街樓下面已經坐了擇菜的阿姨婆婆和下棋聊天的叔叔伯伯。有時會有他們養的叭兒狗在一邊搖著尾巴,沒有狗的時候,大抵會有肯親近人的花斑野貓,跟著你乞食。
有的季節出門的時間會比別的時候更早些。特地繞到某個沿途的高檔小區附近的櫻花林,3月底4月初的花季,可以有2個整周的時光,用鏡頭記錄花開花落的旖旎美好,即使什么都不記錄,只是靜靜站在樹下聽枝頭的畫眉輕唱,也有擁抱整個春天的感覺。另一些季節是在夏秋交替時,河對岸有一大片的彼岸花,開得格外濃烈,以至于沒人相信我是在上班的路上親睹和拍攝她們的燦爛。
后來修通了一條路,再晚歸家,沿途也有路燈。而兩邊即將修成大片城市綠地的規劃,也讓視野開闊。越來越多的通透空氣,越來越頻繁的曼妙天色里,即使日常回家的下班路,也總能見到遠處的陸家嘴地標和著瑰麗夕陽,演繹著漂亮的黃昏,每一次,都覺得這一天的繁忙,都是為了這一刻的遇見。
就算休假在家,瞥見廚房朝西的窗戶外的天云變幻,拎起相機騎上車,5分鐘10分鐘就能抵達今年才貫通的沿江步道;甚至有時候趕不及出門,爬到頂樓的公共走道,墊腳望向窗外,也可以有色彩豐富的落日景色。
更不消說,那些步行即達的面館兒、餛飩店、平價食堂,過段時間不吃便會想念的味道,好像已經成了家的感覺。
對于這些幼稚天真,朋友笑說我想太多、放不下太多。不肯跳出舒適圈,怎么有能力擁有更大的幸福感呢?自己的房間、更大的廚房、更合理的儲物,不想要了么?
也想要那一頭,但也舍不得這一頭,沒想到對我而言,買房這件事,最難過的一關居然是念舊情結。這恐怕也是粉飾了的說法,說白了底子里,還是個害怕改變的膽小鬼。于是這些天也在暗中開導自己,如今的舍不得,也是舍掉了的當初換來,誰也不知道,換一種生活方式和途徑,會遇見怎樣不同的風景,或許沒那么絢麗,但也有可能更精彩——本來這就是沒法相互比較的主觀感受,也無從患得患失——和旅行一樣,若貪戀某一處不肯前行,就沒法去到更大的世界。
那么,準備好出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