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善良和美好,人類都是繳械投降的。
流水賬開扯:《芳華》和《妖貓傳》哪一部電影離我更近呢?答案其實是《妖貓傳》。當然這本來就不該是以時間的長短來論距離的事情(所以就只是對我來說吧)?!斗既A》里最主要的要素肯定是文工團,但很遺憾我的身邊沒有一個那個年代的退伍軍人,而我也從來沒有在我的腦海里和她們相遇過。所以我看她們也只是在看別人演繹著她們對人和社會的認知,雖然這種認知在每個時代都是共通的(所以我也被其感動了),但是這部電影在將一些東西發射出來拉著我去反思,我順著它去了,所以我哭了?;剡^頭來看《妖貓傳》,我和它的距離便近一些。先說說我的學生時代,其實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是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學期了。我在中學時代熟知了李白的《清平調》和白居易的《長恨歌》,雖然它們都是古詩詞課外閱讀篇目。李白的詩詞,那時學到的有很多,他的清平調是出現在他的一首必修詩詞的課后練習的課外拓展積累部分的,具體是他的哪一首必修古詩詞我倒是記不清楚了,但是一上口就覺得美美美,就是人天生的那種感覺上很美很享受,但是又是常說的那一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當知道傳說這詩是寫楊貴妃的時候又更覺得詩美人更美。還有中學的時候老師講李白的時候總也要掰扯一些李白的逸聞軼事,也要講講他的那些酒友詩友們,其中就有晁衡,也就是阿部仲麻呂,而且中學歷史課上講唐朝文化的時候,遣唐使是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還記得歷史老師在講到遣唐使來大唐的時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說那個時候還沒有可以知道海上什么時候有大風,什么時候行船順利的科技,反正就是靠運氣,也就有很多來唐的遣唐使葬身大海,所以遣唐使遇上海難的機會是非常大的。老師當時還給我們講了有一次晁衡乘船歸國,路上遇到大風,然后李白以為他這個朋友死掉了,還作了一首詩叫作《哭晁衡詩》,但最后晁衡大難不死,輾轉回到了長安。所以對電影中的一些東西我是有一個提前的自我感知體驗的。特別必須要提的是《長恨歌》,其實我接觸這首詩不是在課本上,是自己課堂外找著的,但是引子肯定是在課堂上了。中學學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應該大家都還記得,這是一首很長很長的敘事詩,比《木蘭辭》篇幅長,也比《木蘭辭》難記,當然《孔雀東南飛》比《琵琶行》篇幅更長,但是《孔雀東南飛》要求背誦的段落比較短,而《琵琶行》當時老師要求我們背誦寫的最精彩的那一大段,中間還有一些比較拗口的,經常拗不過去,雖然已經過去差不多六七年了吧,反正記憶還是挺深刻的。講到白居易,講了《琵琶行》,老師就自然講到了白居易的另一首寫一個女性的長詩《長恨歌》。哦哦哦,對了,突然想起來我還學過杜牧的一首詩《過清華宮》:長安回望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妃子也就是楊貴妃。不過這首詩我剛剛差點搞錯了,我以為《過清華宮》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詩曾經一起出現在過一篇現代文里面,我剛剛查了一下沒有,我給記岔了,雖然那篇文章也確實是在談荔枝的事兒——楊朔的《荔枝蜜》。好像扯得有點遠了,回到正題上。語文老師很熱情的推薦我們去讀這首《長恨歌》,我們也很熱情得回應了他,所以,我課外就讀了讀了讀了?!堕L恨歌》也很長很長很長,但是因為之前有學過一些寫楊貴妃的詩詞,對了,還有讀過一些寫馬嵬坡的詩詞,所以對當時的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感情,還有那個時代是有一個輪廓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期望的,所以也就讀完了讀完了。讀完之后,自己的腦海里也是真的會有一些想象的,還真的會去網上搜索想去楊貴妃到底死沒死,確實市面上也有很多關于楊貴妃生死之謎的奇聞。反正,楊貴妃死沒死,怎么死的,真相就是迷迷糊糊,虛虛實實,所以這就提供了很大的一個想象構思的空間,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構成一個前因后果。因為《妖貓傳》之前也有很多的影視作品講述楊貴妃的故事,每部作品都有自己構思角度,都有自己填補歷史空白的出發點,所以都是無可厚非的,這又加深了我對這一段時代和故事的熟悉。當然,我還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楊貴妃和唐玄宗到底是不是真愛(雖然有點俗,哈哈哈),但是這應該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我還關心的一個問題:楊貴妃到底是不是禍國殃民,一個非善類呢。當然 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對于善良和美好,人類永遠是繳械投降的。李白和白居易之間的時間跨度,那只貓的生命跨度,都在講述人類對美好的東西永遠的誠服。所以在歷史的空白里,構思里的情感只要是善良的美好的,我都接受,也都感動,因為那和我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心理上的情感體驗是契合的。所以總結就來了:熟悉(我對故事的輪廓是很熟悉的)X陌生(故事空白的構思對我又是很陌生的)= 美感【越是美就越是感動,所以眼睛里面就繃不住了】。?所以,對于我來說這部電影的這段歷史空白的填補構思,就像是把李白的《清平調》,白居易的《長恨歌》活著似的放到我面前,我能清楚的看見它,而不是在我的腦袋里模模糊糊,【我清楚了自己一直想看清楚的東西】
原諒我只是一個馬上要離開學校這個象牙塔的小娃娃,我的體驗也只能是我的,我也不是那些專業的影評人,我談不了故事的哪里搭不上哪里,哪里又跨掉了,哪里用力不足,哪里手法不對等等等等等等,這就是我的一本流水賬,寫的夠雜夠亂【抱拳】。(⊙o⊙)哦,都寫到22:01了。哦,不對,其實還想說中學學古代戲劇單元的時候,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我們都會學到一點點經典片段,然后老師還提到過清代洪昇的《長生殿》,也是寫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的。之后上了大學,我還讀過一《長恨歌》的同名當代長篇小說王安憶《長恨歌》,也寫另一個女性相似的愛恨情仇的一生,至少核是差不多的。以上說了這多,所以熟悉度也就高高了,好吧,真得寫完了,又到22:08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