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買房會上癮?知道真相一定驚呆你
“我們堅信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人生來平等,并被賦予了包括生命,自由以及對幸福追尋的不可剝奪的權利?!?/p>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引用了《獨立宣言》來詮釋幸福。在男主角看來,追尋幸福就像是人生的信仰。有的人一生追求幸福,也有人一生追求房子。前不久,一位中國企業家說:“中國人買房像是一種宗教?!逼鋵?,買房也是一種癮。
父母帶你染了“買房癮”
步入社會,很多人是在父母的影響下不知不覺染上了“買房癮”。本來嘛,工作、生活的壓力已經夠大了??杉依锶艘哺覀兪海骸俺迷缳I房,安定下來,可不能這么晃悠著了?!倍?,讓我們聽一次還不夠,買房這事兒,每逢佳節倍“磨嘰”。父母從來不會強迫你怎樣,但凡是得到機會,父母一定三句話不離本行:孩子,該買房啦。語氣舒緩、態度和善,讓你完全不好意思殘忍拒絕。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耐心,是父母的法寶。
直到有一天,你終于被說動了。你忽忽悠悠地去買房了??山酉聛淼娜松氵€有五關要闖。
第一關:首次買房
第一關就是首次買房。買房,是你從未經歷過的事情。要度過這一難,你需要以下裝備:足夠的閱歷——選房需要,豐厚的積蓄——首付需要,良好的信用——貸款需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時候,當你選定目標,做好的準備之后才發現,該樓盤的房價已經漲得離譜,不適合再買了。又或者,嗖然而至的“限購”、“限貸”政策把你的計劃全部打亂,白忙活一場。
第二關:生子換房
不管怎么說吧,幾經反復,咱還是買了房。拿著寫有自己名字的房產證,心中涌現出滿滿的成就感;住在每月吃掉自己幾千塊月供的房子里,卻又要為錢包暗暗流淚。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而有了房,就不愁找不到對象。相親時候,底氣非常足,很順利地,步入婚姻殿堂。
你的資歷越來越老了,癮也越來越大。隨著工作時間增加,收入多了,還款壓力不是那么大了,但問題馬上又來了:要生孩子,應該換個大房子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每個家庭都那么多孩子,但房子卻那么小,也是過來了。但現在,不行了。
而且,婚后,不僅雙方父母會繼續給你的生活提供“指導”,你的太太(先生)也可能要求換房。每隔一段時間,家人就會把換房需求提出來,或在飯桌上、或在臥室里,真是防不勝防??!
“好吧,明天就看房去。”你必須接受。
第三關:子女上學
如果人生是一場游戲,那么,當自己的“大號”練成了,你還要再練一個“小號”——孩子。為了讓“小號”快速升級,就要給子女更好的學習環境。那么,咱必須得給孩子送去個好學校吧。好吧,換了又換,換學區房!
換房難。一邊要把老房賣出去,一邊要及時尋找學區房。要想獲得學區資格,得提前幾年就住上學區房,這個提前量必須打足。而且,學區房往往面積小、環境差,為了孩子,這些都得忍。
可教育事業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有了好學校并不能保證孩子能學習好。咱還得想著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跟班主任老師處好關系,教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一旦孩子在學校犯錯誤了,或者考試成績有個閃失,理想與現實的鴻溝,一時無法填補,當家長的必當心急如焚。孩子心里也不好受:爸媽為我買了花這么多錢買了學區房,我成績不好,對不起爸媽。其實,無形中孩子也跟家長一起背負了巨大的壓力。
第四關:子女成家
考試、升學、畢業……當家長的好不容易熬到了頭,看著子女長大成人。所謂“好人做到底”,咱們家長怎能看著子女在社會上獨立打拼。為了給孩子一個安穩的生活,為了讓孩子順利成家,家長一邊替孩子看著房子,一邊給孩子張羅相親。
等孩子買了房子,結了婚,家長還得處理好跟兒媳婦(女婿)的關系。隨著延遲退休政策推行,當家長一邊要顧著工作,一邊要顧著子女,壓力就更大了。再往后,子女沒空帶小孩,家長還得幫忙帶孩子,真是辛苦得不得了。
第五關:以房養老
退休了也有麻煩事。繳費的越來越少,老年人卻越來越多,社保資金不夠,這是不爭的事實。要想在晚年有個好生活,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的房子,說不定還要抵押給銀行。
買房哭、買房累,買房真遭罪!但話說回來,咱還得慶幸有個房子,要不養老真可能成問題了。
有房有有房的好處,沒房有沒房的安心。生活有余力的時候,房子是一種戰略儲備。有了房,人多了一個保障。但不是只有房子能展現你的財富。沒房,你同樣可以有豐富多彩的生活。買房無所謂對錯,重要的是別上癮,最好在正確的時間買正確的房子。古詩云: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只要是坦然之心的處所即是我的老家,何必拘泥于一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