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上一遍關于幸福和成功的話題后,有朋友反饋,看完我的文章她更加焦慮了。因為作為一位母親,她覺得她在親手摧毀孩子的幸福而又無可選擇和無能為力。
而聽完她講述孩子所面對的競爭,小升初壓力,每天硬著頭皮讓孩子進出補習班,以及班主任老師的各種施壓,我感覺我自己的焦慮指數也開始上升了。這應該是絕大多數國內家長都在經歷的最大焦慮吧。
所以我想接著上一期關于幸福的話題之后,我們來捋一捋這個似乎誰也逃不過的問題--焦慮!
沒錯,誰也逃不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在經歷,以及經歷過焦慮。
從“逢考必焦慮”的學生時代,到工作后的壓力和升職,人際關系焦慮,到為人父母后達到焦慮巔峰。
再往大了說,現在中國似乎每個人都處于一種焦慮狀態:對大環境的不確定,對未來的懷疑和恐懼,對職業與家庭的缺乏安全感,所造成的焦慮幾乎遍及每個人。
有人說,焦慮不一定是壞事,它是我前進的動力,讓我不會安于現狀。
焦慮確實有它積極的一面。遠古時代,人們對于周圍環境帶來的威脅必須處于時刻警惕狀態,以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所以,焦慮作為保護人類的一種能力,就算放到現在,保持適度的焦慮,仍有它積極的作用。
然而一旦焦慮被放大,開始影響人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質量,甚至發展成焦慮性障礙(anxiety disorder),那我們就不能聽之任之了。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普通意義上的焦慮和焦慮障礙的區別。為此我特地做了些資料搜集。
對于普通意義上的焦慮,美國心理學會將其定義為“一種緊張和憂慮的情緒,并伴隨生理上的變化,比如血壓升高。”
焦慮是你的身體和精神對壓力的一種自然反應。它表現為對未來即將發生事情感到害怕或恐懼。
如前所述,遠古時代遺傳下來的生存焦慮(survival anxiety)是一種無害的情緒,它是一種生存能力,在我們現代也依然發揮作用。比如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會自然警惕地左右環顧,看看是否可以安全通過。
焦慮性障礙則是指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對引發焦慮的因素產生的過度反應,嚴重的時候甚至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比如睡眠障礙,血壓飆升,呼吸困難,心理恐慌,社交障礙等。
具體的類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我這里不花太多篇幅講焦慮性障礙。一是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到那個程度;第二是一旦到那個程度,光知道概念和原因已經不太能解決問題,通常要配合藥物和心理治療。
我們大部分人都處于這兩者之間,既不是生存性焦慮,但也還未發展到焦慮性障礙的程度。
我們依然從情緒健康(emotional health)的角度,去看一看怎么去面對和處理這一類型的焦慮。
首先,我們要明白,焦慮這個情緒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一定會經歷到它。
而真正產生問題的不是焦慮本身,而是我們對焦慮所做出的反應,決定了焦慮發揮的是正面還是負面作用。
再回到遠古時代,當人們碰到危險的時候,一種反應是fight,撲上去戰斗。另一種是flight,趕緊撒腿逃跑。因此,fight-or-flight也被稱為對生存焦慮的反應模式。
但是我們現今所面臨的焦慮類型絕大部分已經不是生存焦慮了,更多是跟工作和社交等相關的情緒焦慮,讓人感覺到緊張、壓力和不舒服而已。
這個時候我們對焦慮的反應其實需要調整,比如做個深呼吸,做一些放松的動作來緩解。但可能是基因遺傳的影響,我們的本能反應依然是fight-or-flight---面對非生存性焦慮,要么使出渾身力氣與其扭打在一起,要么拼了命地逃跑。
拿孩子教育的例子來說,目前教育領域不太正常的競爭局面確實給無數家長和孩子帶來很多焦慮情緒。但歸根結底,它不屬于生存性焦慮,也就是人身安全和生死問題的焦慮,所以拼命去fight或逃跑,都屬于過度反應,只會讓原來的焦慮更加被放大。
事實上,我們面臨的99%的焦慮問題都不是生存性焦慮(survival anxiety)。
我們梳理一下,面對這些焦慮時,人通常的反應有哪些類型:
第一,就是上面說的fight-or-flight。對焦慮的過度反應只會讓原有的焦慮火上澆油,越燒越旺。看過我對于“volunerability”分享的朋友,應該可以理解---越是去抵制和抗拒這種情緒,只會放大原有的負面情緒,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
第二,是對焦慮的被動反應(reaction)。也就是不抗拒也不逃跑,我就站在原地,任其對我產生或消極或積極的作用。這種反應讓人處于非常被動的位置,而又無法從消極作用中自救,所以也不推薦。
第三,逃避。這個逃避跟上面的逃跑不一樣,逃跑是對危險的一種直接反應。但逃避是讓自己裝作沒看見這個危險,自欺欺人的表現。表現在現實中,就是有人會通過酗酒,吸毒,狂吃,狂買等方式去逃避,達到緩解自己焦慮情緒的目的。
這里我想用我欣賞的一位大師Byron Katie的理論來解釋一下為什么會有逃避反應。
人的情緒大致可分為正面和負面情緒兩類。我們目前看到大批大批的觀點,都是在講如何用正面情緒來幫助我們積極地看待問題,避免負面情緒。但是----
負面情緒是人生經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能回避的!它跟正面情緒幾乎是一半一半的比例,有多少正面情緒,就可能有多少負面情緒。
有人肯定不服氣。但是,你真的想每一分鐘都活在正面情緒里嗎?
我們的家人或朋友離世,難道你也想要感覺很開心,而不是傷心?沒理由吧。
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難道我們可以做到一點都不生氣,依然笑容以對?
我們的身體病痛,難道我們不會感到疼痛難忍,有時甚至感覺好像要被世界拋棄?
隨便給自己當下的情緒列個清單,都可以找到不少讓自己有負面情緒的事情。
所以,我們得承認,負面情緒是我們感受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跟正面情緒一樣必要。
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認和接受這個觀點,他們不想面對和體驗這種讓人難受的負面情緒,甚至把負面情緒看成魔鬼。所以,逃避機制此時就被激活。
逃避機制確實可以暫時緩解焦慮,但明顯不解決根本問題,反而還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酗酒問題,肥胖問題等。
那么我們要怎樣看待焦慮這類負面情緒呢?
這就是我們要重點介紹的第四種反應模式---完全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在這種情緒中待上一會。
只有真正面對和經歷(而不是逃避)這些負面情緒,才會到達真正緩解的狀態;越是逃避和抗拒,焦慮就會越來越惡劣。
焦慮,如同人心中的一顆黑暗種子,它在朦朧不清的環境下,生長的最好。
也就是,當我們對它搞不清楚,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只有朦朧的焦慮感存在的時候,這個時候焦慮最有可能越來越被放大。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面對它,與它共舞。
還是有點朦朧?讓我們分解成幾個self-coaching(自我教練)的方法,大家試試看。
首先,把你腦子里的各種想法寫在一張紙上。這里面可能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無論什么類型,想到的全部寫下來。
然后,看一看哪些讓你產生焦慮的想法。注意這里,想法和情緒不同,想法會導致某種情緒。區分一下,哪些想法讓你產生焦慮的情緒。
接下來,對于這些焦慮情緒,詳細具體地描述你的感受。包括你身體上以及精神、情感上的感受,越具體越好。比如,我感覺到胸腔壓迫,呼吸有點困難,肌肉很緊張,等等。
最后,也是很關鍵的一步,與“焦慮”共舞,play with it。我們在coach的時候,常常會用到這個方法:如果客戶感受到焦慮,那么請他全身心體會這種感覺,然后再將這種感覺放大十倍,是什么感受?然后再把它縮小,感覺又如何?
聽起來很瘋狂有沒有,但是相信我,這樣做過的客人沒有因為放大十倍的焦慮而呼吸困難或窒息,相反,他們真正看清了自己的焦慮,揭開了那層朦朧的面紗。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諧相處,而且開關按鈕拿在了自己的手上,掌握了主動權,而非任何產生焦慮的事情。
試試看,這是很有意思的體驗,對緩解焦慮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至少我的客人們包括我自己被coach的時候是這樣。
朋友可能會說,我孩子的教育問題仍然存在,我的焦慮不可能緩解的。
所以,Byron Katie的功課可以繼續拿來做一做。回到剛剛我們列出來的那些產生焦慮情緒的想法,問自己,這些想法是事實嗎?
“事實”就是所有人都認可,不需要證明的事情。比如今天天下雨。
如果你列出來的說法,并非事實,那么我們就認為是你自己對這個事情的觀點和看法,具有主觀性,自然也會有真假之分。
比如這位朋友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是由于“一方面不想讓孩子成為高考犧牲品,失去孩子個性,一方面又困于目前教育機制,必須考高分才有出路”的想法所致。
自問一下,這個是事實嗎?
比如,“孩子參加培訓班就能考高分,是事實嗎?”“孩子參加培訓班考高分,就會失去孩子的個性,是事實嗎?” “孩子只有考高分將來才有出路,是事實嗎?”?
這些明顯都是觀點和想法,并非事實,因為有人不同意,也有反例證明。這就變成了你自己對這件事情的belief(信念),可能來自于你過去的經驗,或者別人的影響。即便這個觀點是別人講給你的,但你選擇相信了這個觀點。
這個belief就會導致你接下來的情緒反應,焦慮就這么產生了。加上對它的過度反應,繼續加劇了焦慮情緒。
總結一下,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焦慮問題,首先,要承認和接受自己的焦慮情緒,在情緒上掌握主動權;其次,要認清讓自己產生焦慮情緒的事件,是事實還是自己對事情的主觀判斷。而如何調整判斷,生成讓自己減少焦慮的belief,有助于逐步消除對未來的擔心和害怕情緒。
關于上面粗淺介紹的這套方法,是Byron Katie著名的“The Work“,非常經典,我爭取早日更新與大家再詳細分享。
與此同時,我也開始每天練習download我自己的想法,然后一個一個看一下這些想法,哪些是事實,哪些只是我錯誤的相信(belief)。
如何去坦然接受焦慮、害怕這些負面情緒,承認它們是我人生體驗的一部分,然后與之共舞,直到它在心中的噪音越來越小,是我們需要每天練習的功課,也是重新program大腦工作模式的有效方法(比如對焦慮的fight-or-flight,抗拒都為大腦的固有反應路徑)。希望對大家有用。
最后用Byron Katie常常幫人反轉的一句話來總結:“我非常愿意感到焦慮,我期待這種感覺。I‘m willing to feel anxiety.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feeling. “?
如果你能愛上你憎恨的東西,你對焦慮還感到焦慮么?
馬上感恩節啦,祝大家節日快樂、內心溫暖。我們一家三口會驅車到北卡的朋友家吃火雞慶祝節日,好期待。第一次帶上我們6個月大的小拖油瓶出遠門,有點緊張,但是也好期待:)
我們節后見。
NewEarth教練公益項目“與1000個靈魂對話”持續招募:發送1000到平臺或私信我報名,我們將安排北美受訓教練為您免費提供1小時的電話教練服務,建議您不要錯過,萬一改變了一丟丟您的人生走向呢??
如果你有興趣持續關注北美地區成熟的教練觀點和自我教練技術,幫助自己和他人(比如孩子、團隊成員、合作伙伴)更好地成長,請關注本專欄或NewEarth公號,每期分享不錯過。
NewEarth最新推出“設計你的人生”教練項目正在招募中,請進公號目錄查詢,或私信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