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料理界的明星——馬鈴薯,它外貌平平,實力非同小可,就是食材屆的大碗兒。在咖喱飯和大盤雞里做配角,演的爐火純青,在炒土豆絲和薯條當主角,更是駕輕就熟。如今馬鈴薯已經席卷全球餐飲業,哪國料理它都會摻一腿。可馬鈴薯君不滿現狀,自己風靡全球后還不過癮,前一陣子,在號稱技術宅火星自助游的電影《火星救援》中還當上了電影里食物方面的唯一主角,成功打入影視圈。看來它下一個計劃就是要席卷整個太陽系了。不過這次先來聊聊離得最近的,鄰國日本的馬鈴薯料理。
在日本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小吃叫“可樂餅”,注意名字里有“可樂”倆字,跟同姓的“可樂雞翅”不同,配料里并沒有可樂,就跟老婆餅里面沒有老婆,夫妻肺片沒有夫妻肺一樣。
可樂餅是由16世紀時候由法國傳入至日本的。法語名字叫croquette,日本人就翻譯成為koroke,臺灣同胞們神翻譯,直接把日語發音變成中文就成為了“可樂餅”。對于吃慣了壽司,喝慣了味增湯等健康食品的日本人來說,這款由法國舶來的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油炸肉丸子好吃上天,想一下,天天吃齋食突然有一天吃上排骨,那是什么體驗。日本人擅長學習外來好的事物,之后加以改進成為屬于自己的東西,美食也不例外。當時,肉屬于稀缺資源,法式可樂餅主要原料卻是雞肉和魚肉。最終,聰(hui)明(chi)的日本人用土豆泥代替,成為有日本特色的croquette。
日式可樂餅的做法簡單易學,筆者這個大老粗第一次做都能成功。首先把土豆去皮放在蒸鍋里去蒸,蒸成土豆泥之后,加上洋蔥和少許碎肉,裹上沾粉下油鍋炸成外表呈漂亮的金黃色即可,炸的時候注意一下火候,多多翻動。切記炸至金黃色的時候可樂餅才會外酥里嫩,味道才是最棒的,最后撈出鍋。日式可樂餅就完成啦。想自己DIY一下其他口味的話,里面除了土豆以外原料都可以替換,可以加一些蝦仁啊、火腿腸啊什么的。擺在盤子上后也能在可樂餅上均勻地澆上美乃滋,味道會更佳。可樂餅的最佳食用時間是出鍋后5分鐘前后,涼掉的話味道會大打折扣的。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日式可樂餅的卡路里含量為每一百克181卡。下嘴前還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