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年前來到深圳之后就一直在深圳沒有離開過,也很少出差。之前在一個三四線城市一下到了深圳這樣的一線大城市,的確有種鄉下人進城的感覺。
生活了幾年之后,已經沒有了什么新鮮感,就又重新進入了自己的節奏。當然,也有了一定的變化,自己隨之調整即可。
很多人認為大城市節奏快,北上廣深尤其嚴重,我來到深圳后的確是發現了這所謂的“節奏快”是怎么回事。
深圳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有個著名的概念:深圳速度。這就是快,本質上來說就是追求效率。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一線城市的人都在匆匆忙忙地行動中,一臉的風塵仆仆,而又面無表情。
作為一個工薪階層,每天最有感觸的是上班坐地鐵。深圳在我剛來的時候只有5條地鐵線,12345,而上班族集中在1435號線,而我不幸的是就在其中最擁堵的4號線,人多的時候整個地鐵站都要管制人流,不讓進入。
擠地鐵絕對是個技術活兒,可憐我這弱不禁風的小身板!
后來我漸漸地發現了問題:我為什么要和別人去擠地鐵?擠地鐵主要是因為我和絕大多數人同一個時間出門,那我可不可以和她們不同時間出門呢?
我發現一般來說七點半之前地鐵人很少,大多數人都沒起床,或許是因為頭天晚上睡的太晚,或許是不愿意那么早起床。我就提早起床,6點多起床,7點半之前上地鐵,這樣早上的高峰期就躲過了。
晚上的高峰期其實更加的簡單,因為上班急是情有可原,下班急的是什么?我問自己早點回去是做什么,看書寫作或者玩游戲看電影,那我何必急?我又不接孩子不接老婆,誰要急讓他們去擠,我七八點鐘也可以。
還有地鐵的垂直電梯,我從來沒有坐過,可是每次下地鐵沖向垂直電梯的人簡直可以去參加奧運會短跑了!我不明白一堆人尤其是熱天擠在一個狹小的電梯里難道不難受?不難聞?
這其中還有個小訣竅,深圳的地鐵特意安排了高峰期的區間線,每隔三五趟車次就是短途區間的空車,只在一條線的幾個站點通行,這樣我這種等地鐵慢悠悠的乘客反而更加的舒服加愜意。
而我在等地鐵的時候就思考下今天看的書,準備好想寫的東西,或者看看電子書玩玩手機游戲,其實也沒那么緊張。每天的地鐵線路經過深圳少年宮站,有時候我還會下地鐵去里面的書城逛逛。
我在簡書寫了十幾萬字都是在地鐵上想好了主題,立刻在備忘錄里寫下大概的提綱,然后到公司或者晚上回家填充內容,挑選配圖。所以很多文章可能沒有配圖是因為在公司沒有網絡,手機不好挑圖所致。
我每天都幾乎提前一個小時到達公司,這樣我連公司排隊等電梯都沒遇到,每天都是輕松愉快地上下班。
很多人覺得提前到公司仿佛是吃虧,可是提前了你可以做很多事,可以不是工作的事,是自己的事。我主要是看書加寫作,如果有考試也可以,公司四下無人的氛圍比圖書館更加的棒!
可能是我是一個宅男,在大城市也沒有什么快節奏的樣子。有回加班到12點,發現公司沒多遠的酒吧人聲鼎沸,而這熱鬧是他們的,和我沒有什么關系!酒吧我只去過一次,星巴克我也只去過一次而且點的是果汁,并非沒有錢,而是完全不喜這些熱鬧的地方。越熱鬧越無法安靜的思考,不去也罷!以上出于深圳生活的經驗,可能不適合別的人,但是每個人可以自己去調控自己的生活。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于時間的管理,雖然我并不是什么優秀的人,但是對于時間的管理我覺得應該是不湊熱鬧,學會主動調整自己的安排,讓生活更加簡單充實。大城市或許節奏快,但是是否跟著這個節奏疲于奔命卻是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