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個暴利時代已到來: 用人性的貪婪盈利, 看懂沒一個是窮人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只母雞,它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但是,母雞們又不愿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于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股票的產生
一天過去了……
于是,猴子的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猴子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啥叫市盈率?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凈利潤)
股東的權益
一年過去了……
又過了一年……
母雞關鍵詞: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沒過多久,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
于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市場的形成
從此之后,動物圈算是炸窩啦~~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了解母雞;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如今的中國,上上下下都看到了同一件事:中國上一個“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
所謂“暴利時代”,只存在于產品短缺、信息不暢、需求粗放、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而現在這些條件都不存在了。
那么未來還會存在“暴利”嗎?
存在!大蕭條里必然藏著大機會,中國正在進入下一個“暴利時代”!
工業革命發生之后,從西方社會開始,大量的產品(商品)開始充斥社會的各個角落,在資本的趨勢和主導下,商品成了是推動世界進步的根本要素。由于我們拼命的去生成各色產品,導致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商家必然開始競爭,互相廝殺,打折促銷、賤賣處理,結果就是大家覺的錢越來越難賺。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在產品相對缺少的時候,人對產品的要求就會低,就是所謂的“饑不擇食”。
而一旦產品越來越多,人的需求就會自然被推高,就是所謂的“挑花了眼”
所以大家會發現:雖然我們周圍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但是你能鐘意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所以一方面社會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式生產商品,另外一方面真正能夠滿足我們的東西越來越少。
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大同小異,人們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究其本質是消費者的需求升級了。
也就是說,并不是消費者不愿去消費,而是商家并沒有創造出他們想要的那種產品。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覺的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就是這個原因!
這也就意味著轉折點開始出現了!
請記住:最好的商業模式,一定誕生在最壞的時代!
《論真理》里中有一句哲學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人存在時萬物存在,人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
這說明未來萬物唯一的標準就是“人”,一切都因討好了“人”而存在。你討好“人”的程度,決定了你存在的價值。商家必須通過設計、科技、創新等各種手段,來創造體驗升級,從而構建消費增量的紅利。
請大家記住一句話:商業本質是正在從“買賣關系”過度到“服務關系”。未來的商品必須體現對人的尊重與關注。
這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
商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系的時代,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
因為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轉型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這就是下一個“暴利時代”的根本邏輯!
如果說交易的本質有什么秘訣,那就是在努力的前提下做到如下方面:
(1)交易時不害怕,也不過度自信。
(2)從市場觀點解讀市場提供的信息。
(3)持續全心專注“當下機會流程”。
(4)自然地進入“順境”,這是在結果不確定的狀況下對自己的堅定信念。
最高明的交易者已經進步到毫不懷疑,或是毫無內心沖突,相信“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地步。他們不只是不懷疑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也不是口頭說相信這種觀念。他們對不確定的信念極為堅信,以至于實際上可以阻止他們的心智,不再把“當下”狀況,和最近交易的結果聯想在一起。
為了防止這種聯想,他們能夠設法讓自己的頭腦不再不切實際地推測市場的走勢會如何。他們通常不會犯這種讓情感和財務痛苦的毛病,他們學會了“隨時做好準備”,以便利用市場隨時可能提供的機會。
“隨時做好準備”是因為你了解到當下所知所學都局限于目前市場所提供的信息。機會出現時,我們的頭腦無法掌握
進行交易時,同樣的認知盲點隨時都會出現。例如,如果我們出于怕犯錯的恐懼進行交易,則可能看不出市場繼續向著我們交易部位相反的方向波動。犯錯的恐懼會促使我們對證明我們正確的信息賦予過多的意義,即使大量信息顯示市場趨勢實際上已經背離我們交易部位的方向,這種事情還是會發生。
在正常情況下,市場形成趨勢后我們通常可以看出這種不同的市場行為。但是如果我們交易時恐懼,就很容易看不出這種差異,除非我們退出交易,否則我們看不出趨勢和順勢交易的機會。
此外,仍然有很多機會我們也看不出來,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辨認各種機會的方法。回想第5章中談到你第1次看到的價格圖表,我們看不出還沒有學會的東西,除非我們開放頭腦準備進行能量的交流,否則我們會一直都看不出這些東西。
你從自己做好準備的角度思考會考慮已知和未知的東西,例如,你已經建立了心智架構,從而能夠看出一套市場行為變化顯示買賣的機會何時出現。這是你的優勢,也是你已經知道的事情,然而你有所不知的地方正好是你能夠辨認的變量形態展開的方式。
從自己做好準備的角度來看,你知道自己的優勢會使你的成功概率增大,但是同時你必須徹底接受自己不知道任何交易會有什么結果的事實。通過做好準備刻意開放自己,發現下一步會發生什么事情。而不是由自動心智過程主導,最終促使你想到你已經知道的東西。
采用這種觀點可以讓你的頭腦擺脫內部的阻力,因此能夠從市場(市場真相)的觀點看待市場提供的任何機會。你的頭腦向能量的交換開放時,不但可以學到你過去不知道的市場知識,也可以形成最便于進入“順境”的心智狀態。
處在“順境”的基本意義是你的頭腦和市場同步,因此你會意識到市場的下一步行動,就好像你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集體意識之間完全沒有隔閡一樣。順境是一種心智空間,你在其中不僅是可以解讀集體心智而已,也跟集體意識完全融合。
如果感覺這種話聽起來有點奇怪,你可以問自己為什么一群鳥或一群魚可以同時改變方向,他們之間一定有互相聯絡的方法。如果人可能用同樣的方法聯絡,那么信息偶爾一定會從和我們有聯絡的人身上,流進我們的意識中。
有過利用市場集體意識經驗的交易者,可以預期方向的變化就像鳥群中的一只鳥和魚群中的一條魚,會在所有其他同類轉向時轉向一樣。
然而要形成這種心智狀態,體驗你和市場之間似乎有點神奇的同步現象并不容易。你需要克服兩種心智障礙:第1種障礙是重點,就是學習怎么專注“當下的機會流動”。為了體驗同步現象,你的頭腦必須從市場的角度向市場的真理開放。
第2種障礙和我們腦部兩半的分工有關,我們的左腦善于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進行理性思考;右腦善于從事創造性思考,能夠利用通常不能從理性角度解釋的靈感、直覺、預感或知覺。不能解釋的原因是如果信息確實具有創造性特質,那么這種信息一定是我們從理性角度無法知道的事情。根據定義,真正的創造性會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東西。
兩種思考模式之間天生具有沖突的特性,因此理智和邏輯的部分幾乎總是會獲得勝利;除非我們采取特殊步驟訓練我們的心智,并接受和信任創造性的信息。如果沒有這種信念,我們通常會發現很難根據我們的預感、直覺沖動、靈感或知覺采取行動。
我們需要信念和清楚的意愿,才能有所依據地采取適當的行動,這樣我們的頭腦和意識才能專注在當前的目標上。如果我們依據具有創造性的特質行動,而我們的理性大腦沒有受過適當的訓練,不能信任這種依據,那么到了根據這種信息采取行動的過程中,我們理性的頭腦會在我們的意識中灌輸極多對立和競爭的思想。
這些思想當然全都具有健全而理性的性質,因為這些思想來自理性層面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但是這種思想對我們會有影響,使我們從“順境”或任何其他創造性心態中跳出來。比起憑借著預感、知覺或靈感所看出的明顯可能性,卻因為我們說服自己不理會這種機會,因而不能利用機會,人生中再沒有多少比這樣還讓人扼腕的事情。
要踏上心智和市場同步之路,第1步是了解交易的心理現實,同時徹底接受這種現實,這一步是造成大多數與交易有關的挫折、失望和神秘性質的地方。決心從事交易的人當中,很少有人花時間或精神思考交易者的意義是什么,大部分從事交易的人認為交易者是高明市場分析師的同義詞。
我前面說過,這一點極度背離事實。高明的市場分析對交易成就的確有幫助,也扮演支持的角色。但高明的市場分析不值得大多數交易者錯誤地賦予這么多的關注和這么高的重要性。在大家極為容易沉迷的市場行為形態背后有一些很特別的心理特性,就是這些心理特性的本質決定了交易者“如何做”,以便在市場環境中有效操作。
我們的操作環境具有一些特質、特征或特性,與我們習慣的環境不同,要在這種環境中有效操作必須進行若干調整或改變我們的正常思考方式。
例如,如果你要到國外的某個地方旅行并定了一些目標,那么你要做的第1件事情是熟悉當地的傳統和習慣。這樣你就會學到應該用哪些方法適應,以便在那種環境中成功運作。
交易者經常忽略自己可能必須適應,才能長期獲利的事實。造成這種情形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1)要進行獲利的交易,你絕對不需要任何技巧。大部分交易者經常經歷多年的痛苦和折磨后才想通或承認要創造長期成就,不只是需要偶爾能夠選中進行獲利交易時機的能力而已。
(2)你不必為了交易而千方百計,你只需要拿起電話,早上甚至不必下床就可以交易。即使交易者通常是在辦公室里交易,也沒有必要一定要進辦公室才能交易。因為我們可以從極為熟悉的個人環境中和市場接觸并互動,看來要進行交易,似乎不需要特意改變我們的想法。
從某些方面來說,你很可能已經了解與交易本質有關的很多基本事實(心理特性),但是知道或了解一些原則、眼光或觀念不見得等于接受和相信。
真正接受什么東西時,這種東西不會與我們心中的任何其他因素沖突。我們相信什么東西時會把這種信念當成自己的自然功能,不必掙扎,也不需要耗費額外的力量就可以根據這種功能運作。要是有什么東西與我們心中的其他因素發生沖突,沖突的程度有多高,我們對這種事情接受不足的程度就有多高。
均線三線開花
三線開花又稱1250戰法。即 20、120、250這三條均線經過金叉穿越后,像開喇叭花一樣,形成極度分離的多頭排列的特殊的技術形態,這就叫三線開花。
三線開花是20、120、250三條均線構成的一個交易體系,今天我們首先講:三線開花的構成與20均線與120均線的金叉。
二、三線開花的構成
三線開花有三條均線構成分別是20、120、250三條均線。每一條均線都有特殊的意義。
1、20均線
20均線也是月線。也是股價的“生命線”。
在一般情況下:20均線向上并且股價在20均線之上兩個條件同時滿足,買入。股價上漲一段后,20均線拐頭向下且股價在20均線之下,連個條件同時滿足,賣出。
2、120均線
120均線也是半年線,又叫“脊梁線”。
120均線的周期較長,一旦趨勢形成,莊家不易制造騙線。對于很多大漲的股票,當趨勢啟動的初級階段,120均線都會起到助勢的作用
3、250均線
250均線及年線,也是牛熊的轉折線。
當使用250均線進行選股時,可以要選前期跌幅較深、調整時間較長的個股,對于短期震蕩的個股意義不大。
三、 并線三線開花
并線三線開花是指在三線開花的初始點,120日均線與250日均線是處于極度接近的平行狀態。此時20日均線從下向上穿越這兩條均線,分別形成兩個均線金叉形態。 這樣的形態完成后,如果股價放A上漲,就預示著三條均線將逐漸分散開。這就是未來股價會持續上漲的信號。
第四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出現均線的金叉時買入
在這種買入方法中有時我們會遇到短期頻繁的發出買入賣出信號,甚至在盤整時出現均線粘合運行而無法判斷趨勢的形態。此時我們就需要依靠“烘云托月”“蛟龍出海”等均線形態判斷買入點。所以我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是中長期均線的金叉買入,這一金叉買入比短期均線金叉買入的可靠性要高。
在上圖中我們看到股價在經歷了前期的盤整后,某日一根大陽線站在均線之上,此時出現蛟龍出海的看漲形態,我們可以在此點買入,若你還沒學會“蛟龍出海”的形態分析,那么當60均線上穿12日均線時又為我們提供了第二個買點(上圖的買點1)。
然后在中長期均線上依次出現了60日上穿120日均線(買點2),和120日均線上穿年線(買點3)。無論我們在這些買點中那個買點入場,只要堅定我們的判斷,那么趨勢可以證明你是正確的,如上圖一波不小的上升趨勢在延續。
三條格言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智者始,愚者終”。
在投資中,每個趨勢到最后都會走向極端。當A股2000 點時,投資A股的人是在做正確的事。但是隨著股票上漲,其他人也被吸引來買,越買越多,越買越興奮,還用杠桿買。但后來在5000點買入的人就遭殃了。這告訴我們,如果你在趨勢早期行動,在正確的時機和合適的價格出手,你就能安全地取得良好收益。如果你在趨勢末期行動,不管時機和價格,你可能會遇上大麻煩。
第二條,“永遠不要忘記,六英尺高的人可能淹死在平均五尺深的小河里。”
和現實生活一樣,我們做投資,不能只追求平均概率,而必須每天都存活下來。因此,我們構建的投資組合必須要能經受得起最惡劣的考驗。我們對投資的管理必須要很專業、有很強的風險意識、有很強的保守意識,這樣我們就能度過艱難的時光。好日子容易過,日子好的時候,活下來并不難,這時候其實大家過得都很好。難的是誰能度過艱難的時光,那些投資組合過于激進,那些杠桿過高的人挨不過艱難時刻,六英尺高的人卻淹死了,說的就是這些人。
最后,第三條格言,“過于超前與做錯,兩者很難區分。”
正如前面所說的,投資面對的是未來,在投資領域,做正確的事情很困難,始終在正確的時點做正確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做的事情是對的,所選的時機也可能并不完全精準。我們可能希望能夠早點行動(意指在A股5000點),因為如果賣得過晚,你就會陷入麻煩。所以你希望自己早一些賣出,但是如果你賣得太早,在一段時間里,看起來就像是做錯了。當A股達到4000點時,有些人說不行,太危險了,得離場了。告訴你吧,從4000點到5000點,離場的人看起來錯了,他們自己也覺得錯了,他們可能很后悔在4000點離場,只能看著別人一路賺錢到5000點。他們覺得錯了,其實是對的,只是過于超前。
所以,我們對時機的把握永遠都不可能準確無誤。你必須有勇氣、有信念,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最后事實終將證明你的行動是理智的。我自己就必須有勇氣。我買價格正在下跌的東西,我買是因為便宜,是因為跌了,我喜歡,我就買了。它會繼續下跌。我必須要很自信,相信自己是正確的。不能因為繼續跌,就賣了。所以你要牢記,在事實最終證明你是正確的之前,是過于超前,還是做錯了,兩者很難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