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打完咨詢電話,發現很多人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思維。也可能是,大多數人都習慣會有的一些錯誤思維,想給大家糾正一下。
1、?為什么明天開始做不可為?
很多人不太懂明天再做的傷害有多大。
現在開始和明天開始看起來只差一天啊?
其實不是。當你準備明天做,也意味著你有淺層的躲避心理+這件事不重要設定。
有了這個思維后,想做好一件事情,莫名中多了些許難度。
所以,正確的做法往往是:立刻做,或者是立刻去做一些調研和資料收集。
如果你習慣性說,明天做,或者后天做,那這件事情,大概就真的很難做好了。
明天再開始做和下輩子再努力,本身所帶來的效果,大約是相同的。
如果你總是拖延,習慣性說明天再做,那建議你可以把這句話貼在床頭:下輩子再努力。
因為這輩子努力的成果,是不大可能擁有了。好殘酷,但也是事實。
就這樣一個很小的思維轉變,可能會讓你立馬丟掉手機,關掉游戲,立馬從床上爬起來。
2、?因為弱,我才沒有資源
資源這件事情,確實是越強越容易積累。但很多普通人其實也有一些不錯的資源可以借助。
比如,你長期積累的品牌(或人品)優勢;
比如,你跟一些小圈子的人相互結合。
你肯定看過很多厲害的牛人喜歡扎堆,相互助力。你以為他們是因為厲害才相互在一起。不是,首先是別人有了相互幫助,相互付出的狀態,才合作在一起。
如果你很弱,也可以借助很弱的人的資源。
比如你可以結交5個跟你一樣“弱”的人,你們一起組成一個小團體,當某個人做一件大事的時候,其他5個人,就可以給予支持。
一個人很弱,但6個人就要強多了;
同樣,不是因為牛人們大多喜歡合作,而是因為很喜歡借力的人,成為了你認為牛的人。
3、?牛人大多是不犯錯的
咨詢里,學員說,魚老師我又不是你,你幾乎不犯錯。
我說打住!首先,我犯的錯誤不見得比你少,不是牛人不犯錯,而是有些人更愿意在錯誤里進行反思。
犯錯不可怕。
我一直覺得,能認認真真犯錯,能大量犯錯試錯,然后更快找到答案的人,是這個世界上,很聰明的人。
所以,犯錯并不見得是大事。
大事,往往是錯了錯誤,還不改正,繼續一次又一次地犯錯。
有人問寫詞人林夕,你寫了那么多刻苦銘心的情歌,是因為你談了很多戀愛嗎?
林夕說,我不是談了很多戀愛,而是把戀愛一次受得傷,經常拿出來想,也就寫出了新歌。
不是牛人不犯錯,而是犯錯后認真修改的人,成為了牛人。
最后,還希望給你補充一句:首先,你得習慣有一個更加成熟的思路,才能用這個思路,幫助你成為更加成熟的人。
這就好比,你看到厲害的人,看到對方身上優秀的習慣,其實,也恰恰是這些習慣,讓這個人,成為了你眼中厲害的人。
換個思路,或許你就能把一件事情想明白。
換個思路,或許你就能做出更多,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