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本剖析寫作和“小說家”這個職業的一本書,叫做《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日本當代作家。著名作品有《挪威的森林》,《且聽風吟》等。酷愛跑步,村上春樹曾被大家戲謔地稱為”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者”。
這本書并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理論類的著作,讀完之后,你甚至覺得這本書很有趣,而且時不時腦海里都可以描摹出村上春樹的形象,調皮。有些地方讓你莞爾一笑,有時候又“噗嗤”一下樂出聲來,還有更多的有意思的地方,讓你覺得過癮,說出你心中所想,心中覺得害羞的地方。哈哈哈哈,看完,更是讓你有一股熱情和激情,要動筆寫起來,停不下來的感受。而且書里,村上春樹還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非常好又實用的建議。有些建議,你現在或許還沒有感受到它的魅力,但是就像村上春樹說的“時間”,時間會慢慢讓你懂得它的樂趣和意義。
本書一共分為十二個章節。可以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村上春樹對于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小說家,文學獎和文學作品中的原創性的看法。包括了書中的第一章:《小說家是寬容的人種嗎》,第二章:《剛當上小說家那會兒》,第三章:《關于文學獎》,第四章:《原創性》。
第二部分是村上春樹關于寫作形式,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的觀點和建議。涵蓋了本書大部分的篇章,有第五章《那么,寫點什么好呢》,第六章《與時間做朋友-寫長篇小說》,第七章《徹底的個人體力勞動》,第八章《關于學校》,第九章《該讓什么樣的人物登場》,第十章《為誰寫作》。
在第三部分,村上春樹嘗試不同國度的寫作和對過往值得紀念的人物的回顧。分別包含了第十一章《走出國門,新的疆域》和第十二章《有故事的地方:懷念河合隼雄先生》。
在第一部分,村上春樹認為小說家這個職業是不存在“排他性”的,并不認為一個作家的小說暢銷就會導致另一個作家的失業。反而作家的心態是抱持著互相交流學習的態度吶。村上春樹認為小說家是有寬容性的。想想,確實是這樣哦。小說家是不同的人,寫的也是不同的故事,讀者更是有千萬種選擇。彼此之間似乎并不沖突。直接利益上的沖突似乎比較少。而且寫作的門檻很低,村上春樹認為只要有筆有紙,想書寫能書寫的人都可以寫。但是小說,在村上春樹看來,是“慢工細活”,是需要長時間的書寫和忍耐,小說家是孤獨的。在村上春樹看來,能夠寫出一部或者兩部非常驚艷的小說的小說家并不稀奇。令人稱奇的是長年以來高產高效的小說家。所以他認為,“持之以恒”是寫作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之一了。
談完小說家這個職業,村上春樹轉而談自己是如何走上成為小說家的這條路的。30歲之前的生活,困頓不堪,忙于應對生計。但是也讓村上春樹十分珍惜閱讀的時光。奔波生活的同時,村上春樹盡享文學和自由的快樂。偶然的念頭和機遇,村上春樹獲得了《群象》的文學新人獎,并且此刻開始正式步入了小說家的行列了。開始了業余寫作。
村上春樹獲獎初期,遭到了很多爭議和批判,并且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有人詢問村上春樹對于獲得文學獎的看法。在此書里,村上春樹的態度是得不得獎并不重要,最讓他看重的是有高質量,滿懷熱忱的讀者就是最好的“文學獎”。這是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嘛,尋找高山流水的知音,或者是陽春白雪又或者是下里巴人,似乎都不重要。而是彼此珍重的心意和真誠比較重要。
村上春樹先生,一個親切的前輩,娓娓道來,他在職業選擇和生活過往。在第四章村上春樹特別談到了小說創作中的一個獨特的特點-原創性。村上春樹認為所謂的原創性有三個標準:第一,這個作者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讓別人一聽一看就知道他是誰。第二,作者要有自我更迭,創造的能力。不能陷入一個老路子。第三,在時間的流逝中,這些作品會成為人們價值觀和精神狀態的一部分。比如說披頭士的作品。在風格,再創和價值上都非常貼切地解釋了村上春樹對于原創性的看法。
村上春樹談完他對小說的看法之后,繼而就會有人提問了,我知道了小說的一些特性之后,我要怎么開始寫吶?我需要做什么準備吶?村上春樹在第二部分就給讀者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議。
在第五章《那么,寫點什么好呢》里,村上春樹給了我們七個非常實用的好建議吶。分別是:
1-“多讀書,邂逅更多的故事和好文章。”
2-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心態上不急于下定論。
3-對于積累的素材,村上春樹有自己獨特的記憶法:單獨典型的細節,存儲在腦海里,便于寫作時的及時提取,而不是記錄在本子上。
4-記憶的重要性:”所謂想象力就是記憶。”-詹姆斯喬伊斯
5-文體:村上春樹認為,小說這種問題是頂要緊和最重要的。所有的記憶和素材都要緊著小說來。剩下的素材可以寫隨筆,散文等“副業”。
6-素材:外界的刺激是素材的好來源,但是會隨著時間和體力的變化而削弱,比如說海明威,從探險和冒險中汲取靈感和創作的素材,但是年齡的增長讓海明威作品中的某些力量開始變弱。所以,村上春樹認為,從生活中尋覓的素材,從內心真誠地編織故事的作家,可能會輕松和快樂一點點。
7-村上春樹認為,任何時代都有它獨特性和書寫的可能。
需要我們大家留意生活,觀察生活,書寫生活。
說到寫作,那哪種寫作的文體是最好的吶?村上春樹在第六章里給我們了一個參考的答案-與時間做朋友-寫長篇小說。
村上春樹先是表達了,在他心里,長篇小說的重要性。”長篇小說是他的生命線,中短篇小說是練習場。”
然后村上春樹給我們分享了他詳細的寫作方法:一言以蔽之,“在修改上多花時間”,并且”傾聽意見“。村上春樹先生有自己的原則,在寫作之處就堅持一個理念:除了小說,其他的一切都不寫。火力集中在小說上。在具體操作上,形成一個規律性,肌肉性的習慣,每天4000字的書寫練寫。寫完整部作品之后,在整體上進行第一輪大刀闊斧地進行修改。第二輪細節上的修改。”養護“靜置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在進行精細的修改。最后成稿,還要參考第三個人看稿的意見,并且有一個信念”人家有所挑剔的地方,無論如何一定要修改”。讓自己的熱血滿滿的冷靜下來,作品的質量和好壞,時間會給你答案,你自不必太煩惱。這么想,頓時寬心,風清月朗起來。
這樣一個獨孤寂寞的寫作大工程,村上春樹先生建議我們“沉默的專注力,持久力,制度化的意識(今天必須完成4000字),體力”都是我們做好小說家必備的能力和狀態。
很多讀者會問:“這些小說里的人物是不是你自己?”
在第九章,村上春樹先生就分享了一下角色選擇和安排的一些看法。他的小說里的人物塑造,可能有些是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某人,但是很多情況下都是素材的積累而綜合產生的某個形象。如果要寫人物,就要“了解大量的人”,可以了解他們的外貌,言行,生平或者經歷。讀到此處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到處去走街串巷,發現不同的新地方。并且喜歡觀察人,坐在路邊,看著形形色色的人閃過。這也不失為一種樂趣,更是積累了很多人物和場景的素材。
在寫作人稱的變化上也從第一人稱慢慢地過渡到第三人稱,這種變化其實是,對這個世界觀看的視角的轉變。
那到底是要選擇哪一個人物吶?老先生說選擇的標準就參照“這個人物能把故事向前牽引多少。”
嘗試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也會讓你的小說里的人物變得越來越豐滿。
讀到此處,我們不僅疑惑,”寫作到底是為了誰?“,寫作的意義是什么吶?
在第十章,我們也get到了這個答案。寫作是一種自我救贖或者”自我療愈“的過程,作者自己開心所為。但是作者跟讀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小說式的鏈接“,或許只是人海中望見了一眼,但是這個人物可能就會在小說家的小說里扎了根,在小說里繼續生活和存在,跟小說家有著某種血肉的情感聯系了。
一句話,《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值得一讀,并且給了很多實際可以操作的好建議。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好觀點和好句子,調皮有趣。
--
“寫小說時讓我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變成任何一個人。’”
——村上春樹
哈哈哈哈哈甚得我心
“而且其中大概還有’自我療愈’的意義。因為一切創作行為中或多或少都包含著修正自我的意圖。”
----村上春樹
一切文學家或者心理學家的首要目的都是自我救贖和自我療愈吧。
“只是,我成為作家,定期出書之后,學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不管你寫什么,怎么寫,最終難免被人家說三道四。”---村上春樹
聽村上春樹這樣說,心下隨即灑然,心隨所愿,隨意地寫。總歸是沒人滿意的,干嘛不按自己的心意寫,最起碼寫作的過程中,自己是開心的嘛。
“我一邊地寫著(都是一些小配角),一邊多少有些忐忑不安;萬一被人家瞧出底細來,’這是以某某為原型吧’,尤其那個人偏偏就是某某本人的話,那可就不好辦啦。”----村上春樹
真真的是可愛極了,也寫出所有創作的人的小忐忑吧,總是怕被別人識破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如果被別人發現你在小說里吐槽或者任意支配這個人物的時候可能會招致別人的不滿吧。尷尬啊。??
“寫起小說來,簡直就像把心靈赤裸裸地暴露在睽睽眾目之下,令我十分羞赧。”----村上春樹
可愛又實誠地小老頭兒啊。哈哈哈
還有更多更好的有趣俏皮的句子,請大家自己去書里找尋吧。
讀完真的是有無限的動力和能量想要寫寫小說吶。以上是我對此書的拆書稿。希望大家喜歡,也希望大家可以暢快肆意地寫自己喜歡的。
并附上本書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