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經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思考糾結癥、開口恐懼癥、下筆困難癥。苦困境久矣,終獲良言解救,與大家共勉。
這本書從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四個方面介紹了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書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從具體實踐中體會。因此,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應該刻意地提醒自己按照金字塔原理的方法去實踐。這其實也是第22期約讀《刻意練習》教的。
在表達的時候最有效的方式是:先提出總的概念,再列出具體項目,即所謂的金字塔模式。我們都知道金字塔是一個正的立體三角形狀,上面尖尖的。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下面堅固才能支撐起上面。所以,要有充足的論據支撐金字塔頂的中心論點。使用金字塔結構表達自我,可以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讓人愿意聽、能理解、能記住。
那么如何構建金字塔結構呢?作者介紹了四種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程度順序和演繹順序。這些其實也是老生常談的,從小學到大學,語文課都有講到文章的順序。寫作的時候根據文體不同,也有不同的邏輯。比如議論文常用總分總的順序;記敘文常用時間順序;說明文常用結構順序。
具體操作過程中,作者介紹了一種非常好用的方法:SCQA模式。即背景——沖突——問題——答案。在寫作或者是演示的時候,運用這個模式,可以使邏輯更清晰,同時也吸引讀者或聽眾。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所以,學會這本書介紹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