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納也許是意大利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產酒區。南部山谷產酒區分布之密集,簡直到了各村產的葡萄酒都可以拉出來打擂臺賽,還是世界級水平的那種。
托斯卡納葡萄酒處于世界葡萄酒的前列,生產了一系列國際知名的葡萄酒,譬如:經典的Chianti(基安蒂經典紅葡萄酒)、著名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 (布魯尼羅干紅葡萄酒)以及高貴的Montepulciano(蒙特普爾恰諾紅葡萄酒)。
該地區的聲譽主要得益于它獨特的風土。幾個因素的結合使得該地區有著非常適合葡萄種植的理想環境:沿海和山地氣候;排水性良好的干燥粘土壤以及向亞平寧山脈延伸的丘陵地帶和非常理想的地形優勢。來自于海洋的溫暖的空氣以及來自山脈的涼風使得該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種植在山坡上的葡萄園海拔大概在500-1600英尺(150-500米),使得晝夜溫差增大,從而有助于保持葡萄的酸甜平衡以及芳香品質。
托斯卡納獨特的紅葡萄品種Sangiovese(桑嬌維賽)尤其適合生長在山坡上的葡萄園,而且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表現尤為突出。Sangiovese是意大利的瑰寶之一。被認為是除了托斯卡納7個葡萄酒DOCG以外地區的支柱。
除了紅酒出名,托斯卡納還會生產 一些高品質的白葡萄酒,其中 Vernaccia di San Gimignano已經 達到了DOCG級別。
這里面提到的,Chianti,Montalcino,Montepulciano三個世界著名的產酒區,以錫耶納為中心,車程不過一小時左右。尤其是Montalcino,Montepulciano這兩個小鎮,同在錫耶納南邊,車距不過短短的45分鐘,偏偏各有各的瑰寶,各自不服氣,明里暗里互相較著勁。
在蒙塔爾奇諾地區,Brunello是Sangiovese升級版的葡萄品種,以其釀造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葡萄酒色澤為亮石榴紅,清亮純澈。酒香濃郁飄渺,綿廣持久。酒體高雅和諧,口感強烈活潑,是款具有持久香氣的干紅葡萄酒。有著越陳越濃郁的獨特口感。
而蒙特普爾恰諾的貴族葡萄酒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則是歷史悠久,威名遠揚。圣?蘭切利奧(1530),教皇保羅三世的葡萄酒提供者,贊賞蒙特普爾恰諾葡萄酒為“完美的葡萄酒”。宮廷詩人與科學家弗朗切斯科?雷蒂,在他的作品《Bacco in Toscana托斯卡納美酒》中,將蒙特普爾恰諾葡萄酒描述為葡萄酒之王。十八、十九世紀的許多重要的有影響力的歐洲作家也都提及過這里的葡萄酒,例如伏爾泰的《憨第德》 (1759)、亞歷山大?小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這些都證明了蒙特普爾恰諾葡萄酒已取得的聲譽和它的重要性。
如果真的想來一次美酒之旅,托斯卡納地區即使放到全世界范圍,也絕對是不二之選。從北到南,各式各樣的葡萄產區,釀造方法,世界知名的酒莊酒窖,等等等等,絕對會讓你應接不暇,直呼過癮。
我們并未做足功課,說走就走的旅行,走之前并不知道這么多的道道。只是匆忙挑了蒙特普爾恰諾旁邊的一個小農莊作為我們托斯卡納南部的據點。沒想到歪打正著,非常適合。
基安蒂(Chianti)是佛羅倫薩以南,錫耶納以北的一大片山區,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哪個小鎮,而且山路崎嶇,各個小鎮離主路較遠。進山出山路上耗時甚多。雖說托斯卡納南部山谷風景優美絕倫,但如果每天進進出出“據點”都要繞很久的山路,未免有點不便。
蒙塔爾奇諾小鎮(Montalcino)也是坐落在山上,坡度不小。
先講講托斯卡納南部最重要的城市:錫耶納。
錫耶納(Siena)
提到錫耶納,就不得不提佛羅倫薩。這座距離佛羅倫薩50公里的城市,曾在幾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與之激烈斗爭(生存和信仰之爭,這段歷史很漫長,以后有機會可以單獨細講),卻終究兵敗一籌。成王敗寇,佛羅倫薩因為文藝復興而被世人所熟知,安然接受著人們的驚嘆與膜拜的時候,卻鮮少有人會提及曾與其齊名的錫耶納。佛羅倫薩在世人的注目中早已面目全非,但驕傲固執的錫耶納人卻以他們保守得近乎愚笨的方式,維護著這個城市的尊嚴:近千年來,他們近乎虔誠地維護著自己城市的傳統和文化——古老幽深的石巷、通達闊大的廣場、精雕細琢的噴泉、美輪美奐的大教堂,甚至連他們城市區域的劃分、日常生活的習俗,都最大程度地保存著這座城市在中世紀全盛時期的原貌,行走在期間,仿佛某一個恍惚的瞬間,就能穿越到中世紀。
城市很小,歷史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年,傳說它的奠基人就是羅馬城奠基人羅慕路斯(Romulus)的兄弟瑞慕斯(Remus)的兩個兒子,所以,母狼也是錫耶納城的徽記。市政廳的中庭里,至今還供放著羅慕路斯和瑞慕斯兄弟在母狼腹下吃奶的塑像。
錫耶納在一次重大戰役上擊敗佛羅倫薩贏得百年和平之后,在其經濟發展得最好的十三世紀,哥特風正在全歐洲盛行。沿著幽深的石板小巷一路穿尋,會發現繁復的哥特建筑風格幾乎無處不在。而哥特風最瑰麗的部分——田園廣場la Piazza del Campo,到現在還完整地保存著,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廣場,幾乎會出現在每一本介紹世界杰出城市規劃和建筑的教科書里。這是錫耶納人的驕傲,也是這個城市的靈魂所在。
從田園廣場出發,能把主城區所有道路都走遍。錫耶納人所有的重大事件,都在這個廣場上發生。每年夏天的7月2日和8月16日,著名的Palio賽馬節就在廣場上舉行,屆時所有居民都會聚集到廣場來,氣氛十分熱烈。
賽馬會的組織方式迄今仍延續著中世紀的管理特色:比賽是按堂區來劃分的。自12世紀以來,錫耶納就被劃分為17個堂區,每個堂區有自己的教堂、社會俱樂部、區徽、博物館、旗幟和象征動物(狼、鷹、貓頭鷹、海豚等)。每個區的居民都絕對忠誠,無論他們流落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是錫耶納人,尤其是同一堂區的人,就會保持團結。賽馬會當天,每個堂區都派出自己的騎士為榮譽而戰。賽馬不配馬鞍,規則也非常簡單,沿著田園廣場上圈好的環形跑道跑3圈,最先抵達終點的騎士就是勝者,將獲得一面繪有圣母像的絲織錦旗。獲勝的堂區隨后會舉辦盛大的露天晚宴慶祝,為爭得錦旗立下大功的賽馬也將坐在首席,與人們共進晚餐,狂歡一直延續到次日凌晨。
錫耶納對傳統的守護,也勝過佛羅倫薩。這里的人們近乎苛刻地在每一個細節上維護著自己為之驕傲的城邦傳統。
這里保存了中古以來最純正的意大利語,有最好的意大利語言學校。整個城市的色彩甚至也有嚴格的規定:以紅色和銅黃色作為主色調,因此“錫耶納”在美術語言里就是赭黃色的意思。這里每一棟建筑的外部色彩都必須使用政府規定的顏色,百葉窗只能刷成灰色、綠色或者土紅色,建筑的正面必須是赭黃色、粉色、磚紅色或者大理石白。正是這些看似煩冗的規則維護了錫耶納千年的面貌。
建于八百多年前的大教堂曾經是意大利最壯觀的建筑,但這份驕傲并沒能延續太長時間。教堂落成后不久,佛羅倫薩就野心勃勃開始擴建一座更大的教堂。錫耶納人也不示弱,決心擴建教堂。一個絕妙的計劃是,把原來的教堂中廳變成橫廳,而將原來的橫廳擴大延長,變成新的中廳。這樣不用費太大的勁,就可以獲得一個幾乎是原來兩倍大小的“大”教堂,讓佛羅倫薩徹底望塵莫及。可惜這項偉大的工程最終并沒實現,突如其來的黑死病使得錫耶納元氣大傷,無奈之下在教堂正立面完成后就中止了擴建,眼睜睜地看著人家的百花圣母教堂盛名遠播。
若是沒有佛羅倫薩,錫耶納該是另一番面貌,或者正是因為有了佛羅倫薩,它才能夠進化成現在的樣子。
往日的榮耀與悲情已載入泛黃的史冊,這座城市卻跨越時光,以隱士之姿,盛世之態成為托斯卡納王冠上那顆最璀璨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