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放飛自我
? ? ? ? ? ? ? 學習向《西游記取育兒經》第一講和第二講的作業貼
? ? ? ? ? ? ? ? ? ? ? ? ? ? ? ? ? ? 2020.9.11晚8點聽課后的總結、感受和感悟
? ? ? 這個講座的開始,韋老師就介紹了學習這個講座的目的:親子教育,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家長,這個講座就是要把這些困擾和科學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的學科相關知識結合起來,解讀家庭教育中的原理、問題背后的動力是什么?試圖解答生活中的困惑,解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面對青春期逆反,家長困惑,對孩子表現出的一些行為方式家長不能理解,采取了打罵的方式,訓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甚至否定貶低孩子,這一樣又產生一系列問題,問題孩子就這樣產生了。看來問題孩子的背后是問題家長。是家長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對。所以家長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找原因,這樣做孩子能不能接受?怎樣做才能有效的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
在這個講座中,韋老師,受西游記中悟空的啟示提出一個論題:孩子皆是寶貝石。頑石也具有可塑性。
覺得韋老師這樣說非常有道理。孩子在后天成長的過程中,之所以變成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其實是家長把孩子當成理想的自我來塑造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覺察到孩子內心真正需求什么。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獨立的個體。可是有些家長卻頑固的認為孩子是我生的,就得聽我的,我有權利打你,罵你,因為你的命是我給你的。甚至還有的家長認為只有讓孩子怕他,才能體現出當家長的權威。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這樣做只會起到反強化的作用,更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和問題孩子的出現。
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人作為萬物的靈長,大自然精靈的生命,就像天地日月星辰照耀下的石頭,說明她的天姿是很好的。每個孩子都是悟空,都是那個毛孩兒,可是作為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問題,而沒有看到孩子的天資,孩子出現點小問題,家長不能接受,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做比較。然后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出現了一些不恰當的,不科學的方式和方法。結果造就了問題孩子。產生問題之后,如果家長能夠覺察自己,反思自己,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所以當今社會家長急需學習成長改進。
3歲看大,7歲看老。通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掌握這樣一個科學原理:心理學認為三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關鍵期,孩子有了自我意識,是發展自我階段;七歲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個關鍵期,是發展關系階段;
三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具有自我意識。這一時期孩子有了自我的能力,主體的我,我的存在感、有了自尊和自戀。三歲時自我能否完善決定長大后的很多問題。如果這一時期他得到健全發展,就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的健全的人格特征,有著著獨立的自我,獨立的自尊體系,如果家長處理不對,孩子就會說"不",家長會用各種手段威脅利誘體罰,讓孩子就范,孩子就放棄了自我。所以三歲是孩子第一個的逆反期,但是也是孩子成長的機會期。面對孩子的逆反,家長只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對待,尊重孩子,不要試圖去馴服它。這樣孩子就會順利的度過心理發育的第一個機遇期。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就像大自然中成千上萬的石頭中一顆,無論是外表氣質,性格還是興趣愛好,思想都不可能與他人重復,只要孩子認識的這一點,任何時候都會對自己有滿滿的信心。"(摘抄)
可見自我很重要,其中潛藏著天資自信。
七歲是孩子社會關系發展的關鍵期。六七歲小孩子的社會化一定要有,要與其他小孩交往,與同等級別的人相處,在成長發育這一階段,沒給他機會,他就不會有發展。
人際交往中,這個環節不能缺失。七歲沒有這個社會關系的發展,他成年走入社會以后會過的很艱難。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進行理論學習,要善于覺察,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遇到問題及時轉型,要把心理學的理論和育兒的實際結合起來。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才不會走入誤區。
其次,通過這次學習。父母想要塑造頑石,還要進行家庭文化建設,塑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文化氛圍是孩子成長遇到的第一個染缸。家庭文化決定孩子的未來,所以家庭文化的氛圍很重要。首先要根據孩子天生的品質,創造一個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想法不能強加給孩子。不要盲目攀此,對孩子要有一個合理的期待。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文化建設與傳承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因此,父母一定要學習改變自己,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下一代。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覺得做一個合格的家長,要用科學的方法來教育和管理孩子。
1.家長首先要善于自我覺察。
2.尊重和耐心陪伴。
3.支持和鼓勵孩子,作為孩子成長的強大后盾和助推器。
4.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給予愛和支持。
5.要不斷學習科學的育兒理論和知識,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采取科學的方法助力孩子實現完美轉型。
6.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小草就讓它美化大地,是大樹就讓它成為棟梁,是漂亮的小花,就讓它美麗綻放。家長要穩定自己情緒,靜待花開。悅納和接受孩子。
"孩子的可塑性是天生的,任何時候做出改變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我們父母向如來和觀音菩薩一樣,不放棄,不斷給予機會和鼓勵,孩子終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摘抄)
? ? ? ? ? ? ? ? ? ? ? ? 2020年9月12日完成
? ? ? ? ? ? ? ? ? ? ? ? ? ? ? ? ? 親子系李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