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這一年多來,我迷上了讀書,從小就不喜歡上語文課的我,卻瘋狂地迷戀上了文學(xué),我如饑似渴的吞咽著各類名家作品,還象一個學(xué)生一樣,孜孜孜不倦的記學(xué)習(xí)筆記和心得體會。這種從未有過的饑餓感,讓我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語言的干涉,不能更有智慧的生活,讀書卻讓時時刻刻我體會到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我一直覺得,人與書是有因緣的,在茫茫書海的每一次不期而遇,都讓我受益匪淺,感受不同,每一個作家都著與眾不同的語言特色,各異的觀察生活的視角,不一樣的情感表達,不同的思想內(nèi)涵。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瓊瑤的作品,相信對每一個走過年輕的女性都不會陌生,她的小說浪漫,唯美,飽含深情與溫暖,字里行間洋溢著愛意濃濃,情意綿綿,特別具有人情味,讀她的作品,讓人相信愛,相信真情。
看過瓊瑤的自傳《我的故事》,了解她是怎樣一步一步喜愛上文字,并堅定執(zhí)著的堅守著自己的寫作夢想,不了解她的人,都認為她是多么被上天眷顧的女人,而明白她的人,才知道她經(jīng)歷了怎樣的辛酸而苦盡甘來的。瓊瑤的作品最令人叫絕的是她把古典詩詞與現(xiàn)代小說融為一體,她給她的小說起的名字,書中的涉及的所有詩詞,她的影視作品的全部主題歌詞都由她一手創(chuàng)作,無不體現(xiàn)了她婉約細膩的古詩詞才華。一個內(nèi)心柔軟,精致,詩情畫意般的女人才會有這樣的筆觸。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亦舒的作品,亦舒與瓊瑤的言情有很大的不同,瓊瑤的作品浪漫,唯美,溫暖、理想。主人公大多俊男美女,男才女貌;而亦舒的作品現(xiàn)實,沉重,傷感,富含生活的哲理,亦舒筆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邊或許就是自己,她的作品的女主角大都獨立,自尊,自愛,書中有許多經(jīng)典旁白,非常耐人回味,對當(dāng)今女性的現(xiàn)實生活很有指導(dǎo)意義,看的出,亦舒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歷練的女人,也是一個歷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女人。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路遙的作品,語言平實,流暢,質(zhì)樸,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刻畫十分細膩,這是在其它作家的作品中看不到的,使讀者完全走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感知主人公復(fù)雜的情感變化,這種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使讀者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感受其間的喜怒哀樂,感慨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非常敬佩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不屈服命運,吃苦耐勞的奮斗精神,他的作品對當(dāng)社會好逸惡勞,不腳踏實地,缺乏韌勁的人們,很有激勵作用,這也包括我在內(nèi),記得書中大概有這樣一句話:“只有勞動才可以使人在生活中強大,如何對待勞動,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我想一個人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也是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從作品中,不難看出,作者路遙是一個對苦難有著深刻理解的人,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是很難有這樣真切的體會。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韓寒的作品,主要看過韓寒的雜文集《青春》和新浪博客文章,韓寒真可謂天才,鬼才、怪才,他特立獨行,個性十足。他的雜文,言語犀利,文筆流暢,多用麻辣用詞,一針見血,作品風(fēng)格辛辣,諷刺,幽默,深刻,直比魯迅、錢鐘書。他年少成名,卻有著超越中年人的頭腦和思想,他的文章針砭時事,問題尖銳,引人思考,尤其是將諷刺、幽默運用到了極致,讓人看過直呼“過癮”。他連罵人也罵得夠水平,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韓寒手拿U盤,說的那句罵人話:“YOU,SB”。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林清玄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中短篇散文的寫作,他是臺灣最有名望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清新雋永,富含哲理。每篇文章短小精悍,從平凡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故事入手,思辨出耐尋味的人生哲理。讓人不得不折服林清玄的智慧和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能力,他是最能啟迪人心智的作家,常讀他的作品,閱讀者會增長智慧,開悟很多道理,從而更好的理解生活。林清玄的散文集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書,讀他的書,讓我心情舒緩,象一陣輕風(fēng)拂面,讓人頭腦清醒,讓一些模糊的事情變得清晰,讓人豁然開朗。也讓我更有智慧的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一個作家的作品,如果能指導(dǎo)很多人更好的生活,就是它非凡的意義所在。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白巖松的作品,我看過是他的兩本自傳記實性的書---《痛并快樂著》《你幸福了嗎》,書中記錄了白巖松從上大學(xué)到現(xiàn)在二十年的成長經(jīng)歷和他親身參與的重大采訪事件,從他個人成長的幾十年,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這幾十年的發(fā)展變化軌跡,從香港回歸的直播到申奧的失敗與成功,從東方之子到新聞1+1,從感動中國的頒獎到奧運會的直接報道,都可以看到白巖松的身影,看到他一步步從青澀走向成熟,成為當(dāng)今中國新聞工作者中最有份量的一個。他寫的書中,可以看到,每句語句都很長,但是無論怎樣長,怎樣加上定,狀,補,都是那樣文筆流暢,出口成章,看書的過程中,就好像是真的聽到白巖松的旁白,正娓娓講述著他的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
白巖松在書中,講述對他影響重大的一些人和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他提到詩歌對他的影響,他談到詩歌的魅力,詩歌是對他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使他從人云亦云到獨立思考轉(zhuǎn)變,自從看了白巖松的書后,我對詩歌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八十年代的崛起的朦朧詩到九十代盛行的席慕蓉、汪國真,從唐詩宋詞到毛主席詩詞,我都如醉如癡的拜讀過,甚至對詩人迷題一樣的人生和結(jié)局和當(dāng)時創(chuàng)作初衷也進行了解。特別欣賞詩人的才情,能把普通人心理所想?yún)s說不出來的感情和情緒,用那么精美的語言表述出來,或婉約細膩,或大氣磅礴。讓我們看到的是文字,體會到的是心情,明白的是道理,感悟到的是人生。中國千百年來的詩詞中反復(fù)吟誦的都只是千古不變的人生主題,從古到今,古為今用,人類的情感無論經(jīng)歷怎樣的物換星移,都是一樣的心緒,寄托的也都是一樣的悲歡,這就是詩的魅力,歷久彌新,源遠流長。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三毛的作品,三毛是著名的作家,旅行家,它寫的文章多以散文、游記為主,她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都是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沒有杜撰,所以真實的讓人觸目驚心。她真正的寫作生涯確是在她與荷西結(jié)婚后,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生活時開始的。三毛與瓊瑤的伯樂都是當(dāng)年皇冠雜志社的主編平鑫濤。當(dāng)年他慧眼識英,通過約稿,連載的方式,使三毛的作品從遙遠的撒哈拉沙漠飛向喜愛她的讀者心中,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喜愛上了三毛。通過三毛的作品,讓讀者看到了更廣闊的異域風(fēng)情,三毛所過的生活都是普通人向往卻不敢企及的生活,普通人很難經(jīng)歷的故事,三毛都經(jīng)歷了,并通過她的作品講述出來,這也是她的作品引人入勝的重要原因,三毛本人也不僅僅是在寫作,而是在寫她自己傳奇的悲歡人生。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早吸引我開始閱讀三毛叢書的原因,卻是因為三毛的死,三毛有著傳奇的人生和多舛的命運,她就好象注定無法享受簡單的快樂,每一個她所摯愛的男人都最終與她生離死別,人生能有幾次這樣錐心蝕骨的疼痛。她就像一個謎一樣,看她的作品更像是在揭曉一個一個的謎題。她過著怎樣的生活?她有怎樣的喜怒哀樂?她都經(jīng)歷過什么?她是怎樣的女人?從三毛不同時期的散文集,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三毛,從《撒哈拉沙漠》她與荷西的幸福生活,到《夢里花落知多少》荷西死后,三毛的痛苦與孤獨。
透過作品,我發(fā)現(xiàn)三毛是非常懂得生活,并熱愛生活的女人,早期作品中,三毛是非常幸福快樂的小女人,寫到《中國飯店》《沙漠觀浴記》中,她的俏皮可愛躍然紙上;她的《素人漁夫》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她生活的幸福和快樂。她非常懂得生活的情調(diào),任何艱苦的環(huán)境,也都能過的生機盎然,她說她是她生活中的國王,她說她愛這世上的一草一木一花,這怎能不讓人感動,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生活,努力生活,奮力綻放的女人,卻最終選擇死亡來結(jié)束人生,真的讓人感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用情之深,就是她痛苦的根源。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