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五,趁著中午休息時間,我出門辦事。由于中午時間短,我拼了一輛出租車,同行的還有一位大叔,本想節約時間,結果還是很堵車。
(一)對話
出租車師傅:重慶這個交通呀,你說,大中午的還這么堵車。
乘客大叔:就是,多修幾座橋,看能夠緩解不。
出租車師傅:你看,這些公交車,中午這個時候人都沒有幾個還是照常發車。前面這462到大坪的,只有2個人。右邊這個公交車只有一個人坐在里面。不信你再看,這里這里,這個公交車只有4個人。看嘛,看嘛,這不就是浪費資源嘛!
乘客大叔:是哈,中午那么多公交車只裝幾個人,你們出租車師傅在中午跑起看得到。
出租車師傅:你看,這個公交車一個人都沒有,空車。你說,怎么會不堵車嘛!既然中午坐公交車的人少,那就減少發車。
……
(二)思考
我觀察了路過的公交車,有些公交車的乘客確實很少,只有幾個人,有的甚至沒有人。
那么出租車師師傅的話是否有道理,能否減少發車?
我想到了以下問題需要考慮:
1.中午堵車是公交車引起的嗎?
2.公交車具有地域節段性,是一段乘車人少,還是全程乘車人少?
2.確實中午乘車人少,如果減少發車,會造成什么問題?
3.確實中午乘車人少,如果發車不變,會造成什么問題?如何做出權重區分?
問題1:公交車通常是從早上6點或7點開班,至晚上9點或10點收班,每20分鐘或半小時一班。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段內,路上跑著的公交車是固定數量的。如果堵車是公交車引起,那么在公交車運行的時段和路段應該是一直堵起的。然而,這些路段在有的時候堵有的時候不堵,恰恰說明公交車不是堵車的原因。
其次,就運力上來計算。每小車和出租車一般運2-3人,每公交車可以運30-50人,而其體積來說,公交車最多不過是小車的3-5倍。所以,認為公交車是堵車的原因,邏輯上就講不通。
問題2:出租車司機看到的那一段路途中,公交車上人比較少。但公交車的運行具有地域節段性,有可能是臨近終點站了人少,也有可能是剛從出發點發車時人少;總之沒有觀察到全程是否一直人少,有可能在其它路段,比如過一個學校、菜市場、服裝城之后,公交車就塞的滿滿的呢。
問題3:公交車作為城市基本交通保障工具,必須具備便利性和穩定性。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時候,我需要做車,我都可以準確判斷出我大約要等多長時間車就會來,這個穩定的可預期性非常重要。
如果發車減少了,等候的時間就會延長,就喪失了便利性,體驗就會非常糟糕。甚至有更多的人因不耐久等而選擇開私家車或打的,會讓路上運行的車輛更多,會更堵。
問題4:當公交車確實人少或是全程人少,發車不變的情況下,如前所述,對公路堵車貢獻不大,增加的是只是空跑的成本。那么這個成本是否值得付出?減少中午發車是否有必要?
在不減少發車的情況下,有可能中午乘車的人確實少,但這個時候乘車體驗好,有座位、不擁擠、車速稍快,省時間,這就可以讓一些時間不那么緊迫的人自動做出調整,做出分流,錯峰出行,選擇中午乘車,無形中減少高峰時間的乘車人數,潛在的減少堵車的概率并提長乘車體驗。
如果因為考慮空跑而減少發車,相當于是鼓勵各個時段公交車都需要高上座率甚至滿員運行,這會使得一些人因為乘車體驗不好而選擇開私家車或打的,造成堵車。
對一個城市交通來說,公交車空跑的成本并不高,但交通堵塞的代價很大。孰重孰輕可想而知。
對這些問題思考之后的結論是:中午堵車與公交無關;中午公交乘車人少,可能只是節段性因素,并不是確定的結論,是否真是中午乘車人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即使某些路段和時段,乘車人少,城市公交系統仍然要按時運行,公交車作為公民出行的基本交通工具,必須保證便利性和穩定性。
(三)啟示
由此我想到,生活中每一個小問題的背后,都有復雜的多因素作用,不能只憑一瞥就得出結論。有了想法之后,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證實或證偽。只有這樣,才能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