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珍最終還是沒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加林最終還是回了農村。
德順爺爺說巧珍的心是顆金子,但是加林把他弄丟了。
在教育還未普及的年代,農村能出來個高中生就已經是件很洋氣的事,加林就是幸運兒之一,父親靠在田里的勞作,一鋤頭一鋤頭得把他送進高中。望他能夠好好學習,將來謀個教師的職業,脫離農民的命運。但是命運這種事,誰說得準呢?加林仿佛就應該深深扎根在農村,高中畢業任教,但被村里能人的兒子擠走;做過記者,撰寫的文章被一字不改得在大街小巷廣播,但被舉報走后門,不得不重回農村。
如果時光倒流,重新給加林一次當記者的機會,加林還會去城里嗎?
在城里當上記者的加林,滿腔熱情,又有著一股子干勁。很快,他成了城里人矚目的對象,小伙子長相俊俏,身姿挺拔,又寫得一手好文章。連原本已準備步入婚姻的亞萍都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不顧家人的反對,要和加林談一場時髦的戀愛。
亞萍太優秀了,出生又好,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有趣的靈魂,她大方得體,有文化。和村里不識字的巧珍形成鮮明的對比。城里的誘惑太多。那時的加林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只鷹,往更開闊的天空飛去。更何況,亞萍可以帶他去南京,帶他去大城市見見世面,這是村里土生土長的巧珍給不了的。在城里的時間越發長,加林越發感覺到,巧珍已經不是他想要的姑娘了。加林最后還是狠狠心對巧珍說了分手。男人?。〉降卓梢杂卸啾∏?!剛與巧珍告別的加林,很快投入到了亞萍的懷抱。一起游泳,一起討論時事,一起暢想未來。巧珍對于他而言,只是一個插曲。
反觀巧珍呢?巧珍雖然不識字,但是她善良懂事。她老早就明白自己配不上加林,加林哥應該找個文化人。而不是像她這種,說話圍繞下豬崽的農村姑娘。正是因為她的懂事,在短短幾天的傷心欲絕后,巧珍很快回到了田里勞作。這個姑娘依舊勤勞肯干,還跟過去一樣漂亮,只是更加消瘦了。
當我看到巧珍與加林分手后的不同反應,我開始對加林嗤之以鼻。城里的花花世界,老早讓他把良心與責任丟到腦后了。似乎真的是印證了“天道有輪回”這句話,正處于人生巔峰的加林被舉報了。加林的條件是不足以當上記者的,他能當上記者的根本原因無非是因為他有一個做勞動局長的叔父。旁人的溜須拍馬成就了他的記者夢。
回村后的加林該如何面對父老鄉親?該如何面對父母?該如何面對巧珍?此時的加林,前程沒了,愛情也沒了。
比起加林跌宕的職場生涯,我更惋惜的是他和巧珍無疾而終的感情。巧珍愛加林愛到可以不顧村里人的閑言碎語開始刷牙,因為加林哥喜歡;愛到寧可被父親打罵,也要在樹下等加林哥,因為加林哥需要她;愛到掙了公分,會拿出超過半數的錢給加林哥,因為加林哥在城里需要好吃好喝;愛到即使被加林拋棄,也要跪著求明樓叔讓加林哥教書,因為不忍心加林哥下地干活……
小說的最后并沒有寫到,加林是否真的順利教書了。路遙先生留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我想,加林是當上教師了,因為巧珍的苦苦哀求把村里能人高明樓的心都哭化了;
我想,加林沒有再找巧珍,因為他的驕傲與自尊會夜夜提醒他,他曾是個忘恩負義之人,所以他只會在痛苦中掙扎,卻沒有臉面面對巧珍。
我想,巧珍也不會再想加林,因為她遇上了很愛很愛她的馬拴。馬栓愛她的程度并不亞于她愛加林的程度。巧珍怎舍得讓愛她的人經歷與她一樣的痛苦呢?
我想,跪求教師職位,應該是巧珍為加林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
正如德順爺爺說的,加林把金子弄丟了,這顆金子怕是再也找不回了。如果沒有與巧珍的分手,就不會有亞萍的開始;如果沒有與亞萍的開始,就不會有克南媽媽的舉報;如果沒有克南媽媽的舉報,加林就不會再回農村……
命運就是這么愛開玩笑,人生的路那么長,但是緊要的選擇也就幾次。若一步走錯,很可能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