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男同學曉,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來跑步、健身,風雨無阻。
比健身更可貴的是,他還堅持每天把自己健身的照片發到同學群里,身體力行,影響和帶動群里的同學加入運動健身行列。
哪怕有時候群里無人回應,他依然堅持曬健身圖片、自說自話。
有一天,他在群里說:“身材變苗條了,吃穿方面節省了許多。吃得清淡,省了油鹽;穿上了兒子不合穿的衣服和鞋子,省了再花錢買新衣服。我運動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節省。”
潛伏在群里的同學一個個都浮出水面笑了。
我這位做律師的同學當然不至于節省成這樣,話里的幽默成分居多。但仔細分析了一下,我們普通人通過健身還真的可以省下不少錢呢。
就說我吧,參加工作后,體重如慢牛股一般逐年增長。生了孩子以后的日子,一不小心,體重一度飆升到了136斤。
那段日子里,衣服隔幾個月就穿不合適,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逛銜買衣服,還不敢買太貴的衣服,因為過一段時間穿不合適就要扔掉。有一次狠狠心,買了一條對于我當時收入來說死貴死貴的連衣裙。結果穿沒幾次就穿不進去了,但一直不舍得扔掉。
現在想想,那段日子的自己,一身贅肉,穿著從女人街淘來的衣服,灰頭土臉的。
由于體重增加,平時缺乏鍛煉,我很容易感冒發燒,小毛病不斷,每次看病買藥,花錢不菲。
我也就是打工白領一枚,每個月工資扣除生活費、供樓款所剩無幾。
我曾經苦苦思索,怎么樣才能更有錢呢?想來想去,除了打好自己那份工,保住我的那份工資,我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賺錢方法了。
兒子讀小學時,我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帶兒子去學一項運動。每個周六日下午,到體育館打羽毛球。
兒子的那個羽毛球培訓班是初級班,在他們旁邊的球場是中級班,在這個班,我每次都會看到一個瘦小的小女孩,她揮著球拍打羽毛球的動作顯得很專業。
于是,我和站在旁邊小女孩的父親閑聊起來,得知這個小女孩子已經學羽毛球一年多了。她的父親說:“她從小體弱多病,每年看病都花了我不少錢,現在打羽毛球一個月也就幾百塊錢,打了一年多,省下來的看病錢比打羽毛球花的錢還要多。”
聽了這位父親的話,我恍然大悟:這不是我一直要尋找的生財之道嗎!
回到家里,打開衣柜,我又看到那條掛在衣柜里漂亮的連衣裙,我把它取下來,用手摸了摸它充滿質感的面料,然后站在鏡子前對著自己的身體比試了一下,估計要穿進去又留有余地,自己還要減掉15斤的肉。
這條連衣裙,成了我健身的直接的動力。
我開始每周跑步,因為跑步是花費最小的運動,只需一雙跑鞋。我在我家后面一間職業學院的操場上跑,那個跑道一圈200米。我從最初一次只能跑3圈600米就氣喘如牛,到后來跑出了一個半馬。
下雨的時候,我在家里練瑜伽。我沒有像別的女人那樣,花幾千塊錢去買 一張健身年卡,去健身房練瑜伽。我只是默默地從網上買了一張質量最好瑜伽墊,價格也就100多元,然后從網上下載了一個瑜伽視頻,照著練習。
我所做的這些,都是因為我沒有忘記,我健身的初心是為了省錢。
兩年以后,我把生孩子前買的、不舍得扔的一些漂亮衣服,包括后來買的那件死貴死貴的連衣裙,一件一件地穿回了身上。如同舒淇終于擺脫了拍三級片,有一種浴火重生的感覺。
我還發現,以前一年幾次感冒咳嗽,現在一年也難有一次。無疑,我賺了,我至少省下了不少醫藥費。
另外,以前經常逛街買衣服的毛病也改了。現在偶爾買一件衣服,一般都是到我常去的那兩三家店,直奔主題,看中了就買,買好了就走。雖然現在買的衣服比以前胖的時候買的衣服要貴多了,但因為寧缺勿濫,一是數量少了,二是少逛街,其他的花費也少了,綜合起來,到是省錢了。
逛街吃飯,買包包,以及其他應酬的花銷,這些錢省下來了,我把它花到旅游上,利用年休假去旅游,一年出去一、兩次。幾年下來,去了許多那些從小就從教科書、小說、明信片中看到過的,憧憬己久的地方。
因為健身,我越加不喜歡扎堆了。當我下了班正在健身時,朋友打電話叫我出去吃飯,我說忙著呢,問我在干什么,我說:“我在加班賺錢。”這樣朋友也就匆忙掛電話了,都不好意思打擾我“發財”呢。
許多人都是這樣的,當某樣東西失去了的時候,才會覺得它的寶貴,當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會為了健康去健身,因為覺得自己沒病。
我有一位前領導,一直以來身體如牛犢般健壯。單位每年組織一次員工免費體檢,他都不去參加,認為沒必要。后來當領導了,經常加班,晚上又多應酬,喝酒、抽煙免不了。
幾年下來,他越來越感覺身體不適,終于有一年,他忍不住去體檢。醫生憂心忡忡地告訴他,他的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已經到了臨界點,非常危險,隨可能有倒下的危險,醫生讓他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醫生的話把他嚇出一身冷汗。他想,他自己健康事小,而因為健康問題所帶來的一系列后果才嚴重呢。不要說治病要花錢,更要命的是,如果身體有嚴重的問題,是肯定保不住自己這個副總的職位,這意味著,一年幾十萬的年薪將大大縮水。女兒剛在國外留學,一年花費就二十多萬呢。
他痛定思痛,反思了這幾年的飲食、生活習慣,決定要做一個改變。他每天早起,在家附近的公園疾走一小時,堅了三個月后,體重降了8公斤。再去醫院復檢,身體各項指標神奇地恢復到正常值。后來,他逢人就說他因健身避免了住院治療的經歷。值到現在,看到他的微信顯示他依然堅持每天健身。
還有一位跑團的朋友,他說以前沒跑步健身的時候,每個月抽煙都要花上千元。幾次單位有出國考察的機會,他都讓給了別人,不是自己風格高,而是自己實在熬不過在飛機上十幾小時的不能抽煙的時間。
后來,他開始了跑步運動,慢慢地,運動產生的多巴胺癮,替代了煙癮。他最終成功戒煙。他用戒煙幾個月省下來的錢去跑北馬,成就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馬拉松。
有一段時期,健身這個東西,似乎是有錢人才玩的玩意。一說起健身,就想到了地產富商王石,還有其他非富即貴的商人、明星;一說到健身,就想起要花幾千元買一張健身卡,自然還要買像樣的名牌運動服裝、裝備,這才好意思和別人說:“我最近玩健身呢”。
媒體上說,富人的身材越來好,而窮人卻越來越胖。
普通人的觀念是:“等我有了錢,我也去健身”。為什么不逆向思維想想:“我現在很窮,我要健身;如果我這么窮,都不健身,把身體搞跨了,我沒有錢去治病,并且會變得越來越窮!”
運用經濟分析原理,我們選擇堅持健身的生活方式,比其他生活方式,耗去的機會成本是最小的。
健身以后,健康和美麗都是隨之而來的副產品;有了健康的體魄,省下了的不止是醫藥費,健康和美麗還會為自己的人生增值。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偉人之所以偉大,所說的話,確實是經過反復實踐得出來的真理。如果身體健康,即使現在還不富有,但至少我們還有賺錢的本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