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現好就愛
“天天,去,把玩具收起來”。
孩子照著媽媽的指示把玩具收了。
“恩,乖,媽媽愛你,寶貝”。
二、表現不好就不愛
“天天,不要玩水”。
孩子沒理會,繼續玩。
“叫你不要玩聽到沒有”。
孩子仍舊玩的不亦樂乎……
“你不聽話是不是,不聽話媽媽要打嘍,再這樣媽媽不愛你了”。
思考:媽媽到底愛不愛天天?
全天下的父母都說自己是愛孩子的,可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我就是其中一個。
以前在外讀書回來,爸爸就恨不得把他所知道的告訴女兒,讓她在外免受傷害,欺騙等等,想著爸爸的初心是愛女兒的,但也總是可以隨之感覺到似乎如果不按照爸爸的話去做,就不被愛了。
大學剛畢業那會,留在福州,迷茫,何去何從?職業規劃?一竅不通。做些各樣的兼職度日,慢慢尋找方向。后想與幾個朋友一起創業,沒有經驗沒有資金,但也無懼,因為年輕有股勁,就想折騰。興奮的打電話告訴爸爸想做,結果換來一盆冷水,例:“你做不好的”“不可能做成的,能行別人早做了”“你沒有生意頭腦”……其實早在撥通電話之前已有了被潑的準備,介意的是電話掛斷前的一句話:“你要聽我的,不聽的話以后不要認我做爸,我也當沒生過女兒”。
掛斷電話后的女兒淚流滿面,有種被遺棄的感覺,那句話像刺一樣重復的扎著她的心,痛。
似乎只有按照父母所設定的路去走,才會被愛。
近日,帶孩子時與鄰居閑聊,聊到孩子行為的表現其實是父母的縮影。
D小朋友2周4 ? ? ?X小朋友1周2
2孩子是表姐妹,近期聚在一起玩,總是發現D搶X手上的東西,無論喜歡與否,搶過去又不玩,扔地上。按理說孩子間的爭搶是正常的,但每樣都搶,總覺不妥。后來發現D的媽媽只要認為D拿了不該拿的東西,二話不說立馬從她手上奪走。
有時候D會一直讓X坐下,按下去X彈起來,D又按坐下去,反復幾次。最近留意到D的媽媽讓D喝水,每次裝滿滿一奶瓶,告知要喝完才能出房間門,若不喝就大聲喝她,看D的表情有時已經不想喝,總咬著奶嘴。D媽就又怪D嘴巴欠抽,一直咬壞奶嘴。和D媽聊天時談起喝水:孩子看起來好像不想喝了,就先不喝了吧,如果真的渴不用大人催,自己就咕嚕咕嚕的喝完了。D媽回答說:要讓她喝,不然走出房間不喝,或是今天就不喝水了。
這話看著就不想接下去了,因為可想而知,再說下去,一定又有其他的理由出來。“總之就是孩子的問題,所以導致我今天要用這種方式對待她”。
有人說:孩子是白紙,父母畫什么,就呈現什么。
孩子自出生后,因家中無人搭把手,自己只能當起全職寶媽。與其說教孩子,不如說孩子讓我成長。
是孩子,讓我學會尊重。她多少飯量,水量,都按照她自己意愿來。走多遠的路,想怎么爬,怎么玩,只要在風險可控范圍內我都隨她。有時我在廚房摘菜,她也在身邊幫忙摘菜,把菜籃子里的菜倒的滿地都是,靜靜的看著她,鼓勵她接觸,因為這是她認知好奇的部分,最后引導她收拾,挺好。
是孩子,加強我的自律。有時忍不住愛拿手機出來看,即使沒人信息電話也手癢。她愛學,我就只能把手機放下,慢慢就不再那么手機控。她愛看書,要是鬧別扭了讓她去看書,立馬停住不哭自己跑去坐著看書,也愛拿著書過來指著圖案讓我給說,慢慢的我也加入她看書的行列,有時母女倆一人一本就坐著看。
是孩子,讓我學會控制情緒。前段時間,情緒一直不穩定,煩躁,易怒,孩子每每見到害怕會哭。那會孩子也變得會發脾氣,一不順心會丟東西,愛哭愛粘人。趕緊收拾好情緒,保持愉快心情,這段時間孩子笑容多了,能自己單獨玩耍,和我以外的其他人也能愉快相處,不膽怯。
孩子,爸爸媽媽愛你,大部分事物都有說明書,可唯獨當父母的沒有,如果有張“父母說明書”或許我們能把你愛的更好,恰到好處。既然沒有,也不著急,請允許我們和你一起成長,學習愛。媽媽愛你,不是因為你乖了,按照媽媽的意愿做了。而是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個體。孩子,愿你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