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相聚
家里來客人了
文/陽光
中午聽他接電話,有人要來我們家。我第一反應是慌亂加煩躁。然后就開始手忙腳亂地打掃衛生,甚至內心升起了怨恨和責怪:怪自己,怪老公,怪孩子。
瞬間,感覺不對。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反應?為什么我會如此慌亂,如此緊張?我在害怕什么?
兩段畫面閃現出來。
一、小時候,有一次家里來客人了。
我們是在小山村里面,而客人似乎是從某個城市里面來的。爸爸媽媽也盡力去招待客人。但是客人反而趾高氣揚,直呼爸爸的名字恥笑爸爸,恥笑我們家的環境差,恥笑我們窮:你怎么過得這么狼狽呢?你的日子怎么過成這個樣子了?
忘了爸爸是怎么回答的。反正媽媽對于這件事情似乎耿耿于懷很久。
二、還是小時候。
有一天家里來了一個客人。爸媽用心招呼客人。當天晚上爸爸和客人一起喝酒,聊天。似乎喝到了半夜。當時我們全家人住在一個窯洞里,那個窯洞既是臥室,也是客廳還是廚房。
第二天客人走后,我抱怨客人影響了我睡覺。媽媽反而責怪我:家里來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親戚啊,多久都不來一次。來一次怎么了?
似乎在媽媽的邏輯里面:客人很重要,而我的感受很不重要。被打擾了也是我的錯。不能抱怨。而且印象中,來了客人,爸媽就會用我們平時都舍不得的好吃的來招待客人。
這兩段記憶給我留下的印象是
1、客人(無論是誰)都是尊貴的。
2、客人可以隨意對我們的生活指手畫腳。
3、客人比我們自己重要。
想到了這些,我突然放松了下來。畢竟那些是過去的記憶,是過去爸媽的選擇。而現在,我在自己的家里,我可以重新選擇。
我歡迎客人,但是我不委屈自己;我招待客人,但是我不認為客人比我重要;我尊重客人,我也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