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無戒交流群里有一節分享課《如何360度用視覺化信息克服閱讀障礙》。我很早之前就留意到了,并且也知道分享嘉賓是原來365訓練營的優秀學員、洋蔥閱讀法訓練營的優秀學員糕小糕。
說實話,剛看到這個的時候,自己心里還是滿懷期待的。但是,這會隨著幾個小時的時間的“消磨”,真到了開課時間,自己竟沒有了要聽她課的一點點熱情。
對于這,一開始,我找不著原因。一直到這時候,我必須要動筆寫這2000字的時候,我竟默默的翻開了沐子恒的簡書,然后精確地找到這一節分享課,利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細細看了倆篇后,自己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什么不愿意去聽小糕的課了。
因為我覺得小糕在寫作這條路已走出太遠了,遠到自己完全沒法跟上她的腳步的可能。而在這21天寫作訓練營上,自己需要一個自己可以稍微努力一把就能夠趕得到的一個方向與目標,更是一個同行者。
在我們戈壁沙漠挑戰里面,有一句話是這么說:“若同行,必不負。”這一點對我影響特別深,雖然沐子恒不一定把自己當作一個同行者,但是自己已經把他當作了在這一程上的方向標,更是難得的同行者。同行者之間或許在一路上,由始至終都可能沒有言語交流,但是每天看到他在路上的堅持,不放棄,自己就能夠感受得到,他的那一份堅持到底的決心。而跟著他走,自己就不會容易在路上迷失方向,甚至放棄前進,反而更加充滿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同行者的力量。
你我雖然無言,盡管你在我不遠的前方,我心卻感覺特別有盼頭,也特別親切。而從他的文章里面,我去看他從糕小糕的這一節分享課里面所得到的精華,自己也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受益匪淺。
從他的文章里面,我看到糕小糕的這堂課分量還是挺足的。它被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閱讀過程中究竟什么是障礙;第二是,如何用視覺筆記建立良性閱讀閱讀循環;第三是,如何畫出視覺筆記圖。
從沐子恒在第一、二方面的收獲,我推斷糕小糕在這兩節花了不少的心思去設置內容,把這倆個問題以及她正在使用的一些好的方法給講透。而這一點我只有從同行者身上我才能夠去獲得的,畢竟同行者身上會有同行者身上的影子。
在這21天堅持每天輸出的過程里,我的確需要持續地輸入才能夠不斷地輸出。但是,在輸出的過程中,我也的確遇到像子恒在文中說到的:被手機信息、微信干擾而分心;無心看書,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看到一句段話或者聽到一句話的時候,很有感覺,但是到自己想用的時候卻怎么也提取不出來了;閱讀沒有目的性,內在驅動力也不夠強等問題。
有時候,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十天內看完一本書。而在中途,因為自己臨時遇到個緊急事,忙了好幾天,終于把事給處理完了。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給自己約定好看書的事還沒看到三分之一,明天就要到約定的時間了。而且自己也剛忙完,身體的疲憊戰勝了我要把這書看完的決心。
而在第二天翻開看已經看過的那一部分的時候,自己覺得里面的東西自己覺得還是覺得陌生。但是,我細看覺得作者說得很有道理,自己似乎也懂了。其實,自己壓根就不能夠砌底地理解,只是自己自欺欺已罷了。
而這一刻回想起來,我能夠清楚地體驗到:“學了那么多,自己依然過好不這一生;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自己始終做不好自己的企業”的悲哀之味。心忽而感覺,很不是滋味!原來自己一直都在囫圇吞棗地進行閱讀與學習,并沒有進行深度地思考,那么自己內在的思想就無法和作者知識背后的那個沉淀物產生化學反應,那么自己有怎么能夠從他人身上學到真正的東西呢?
所以,如何進行深度思考則顯得尤為重要的一件事?而這一點我與子恒兄在無言中達成共識。我想這大概是在成長路上,同行者之間的一個默契的緣故吧!這種默契可以讓我們做到,你不用說,我便能知曉下一步將要怎么走?
我特別慶幸自己能夠在這一程遇到這么一位知音的同行者。在寫作路上,有時候自己覺得真不可能再前進一步的時候,我都默默地看看翻看子恒和其他優秀的同行者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心打開,在這么一個時間里,自己的心跟隨著她們的文字透露出來的情感旋律而跳動。而自己竟在不知不覺中,我腦海里有誕生了新的想法,然后自己又可以進行日更了。無聲勝有聲,同行者的無聲的文字透露出來,而賦予給自己的力量是遠比那一句:“加油!”來得更加強勁的。沒有什么比這更加美妙的事情了?
在深度思考這個問題上,子恒采用了糕小糕所講述的用視覺的語言來進行闡述。一張圖有時候能夠遠勝于千言萬語。
那么要做好這么一張圖需要經過倆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就是我們需要把文字和想法去斷舍,提煉出共享信息。
第二個步驟:就是技法視覺呈現,要體現出圖文結合。
注意的點:在斷舍離過程中一定要對閱讀的書提出屬于自己的三個問題。沒有問題的閱讀,也就沒有目標和重點。一本書里八成以上的內容,其實都是重點的補充、舉例、襯托,而嘗試把整本書的內容搬進自己大腦的行為是事倍功半的。那些真正對自己有啟發的東西,更加需要自己去探索。所以,我們要找到射箭的靶心,然后在視覺筆記的圖中加入簡文本框加文字即可。(本段文來源于子恒文)
是的,這一句說得太入心了。不帶目標與重點去進行的事,基本到最后都不會有好果子。比如說:一旦閱讀有了目標與重點,那么接下來的視覺呈現,也就是一個體現邏輯甚至檢驗自己所習得的思考結果而已。
模仿,成長也路上不可或缺。在自己沒有辦法的時候,模仿在自己不遠的前方的同行者的姿勢。有時候,自己會覺得很有收獲而又有了再次說服自己的資本。此時,在前方的他們留下的足跡,不僅僅帶給自己前進路上的方向了,更加是一種肯定自我,堅持到底的力量以及勇氣。
因為相信,所以遇見。感謝成長路上,遇見的你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