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過一個很美好的佛教故事。
嬰兒降臨人世前,佛與即將出發的小孩道別。小孩一直在哭:“我害怕,我會變得那么小,什么也不會,什么都要從頭開始,多么無助。”
佛安慰他:“放心吧!孩子,我早已安排好一位菩薩引領你去到人間,她的出現只為了保護你,照顧你,愛你,等你長大以后,懂得明辨善惡是非,菩薩也就完成了使命,才能回到我的身邊”。
小孩停止哭泣,問:“菩薩叫什么名字呢?”
佛微笑著說:“她的名字叫――媽媽”。
讀了這個故事之后,我就常想,母親就是我這輩子來到俗世的菩薩,用善良仁慈的愛呵護我長大成人。
我和我的母親沒有血緣關系,但我們之間的感情濃于血水,她給予我的母愛跟血緣親情并沒有什么不同。
母親父親生活在一個偏遠純樸的鄉村,生活過得簡樸而辛勞,同許多鄉村的父母一樣,種田育兒,無怨無悔,把一生的愛和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惟一不同的是,在那個重男輕女的鄉村,父母親在只生了姐姐這一個女兒時,就撿養了我,一個放在縣城醫院門口還沒脫臍帶的女嬰。這一切,是因為善良的父母親,不忍看到襁褓里的小生命受苦受累,更不忍想象假如小生命沒有人收養的不可預知的命運。年輕的父母親眼含淚水地抱起了這個小生命,也勇敢地承擔起了撫育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沉甸甸的責任。
從此,父母親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辛勞。從小,我就多病,童年的記憶中,最深刻的是父母帶著我上醫院看病打針的情景。父親出外賺錢補貼家用時,不會騎自行車的母親就背著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鎮上的醫院。我讀小學四年級那一年,又生了一場重病,瘦弱的母親背著逐漸長大的我已經有點吃力了,盡管這樣,她還是不讓我走路,就那樣背一段路歇一陣,再背,堅持背著我走完了十幾里的山路。那一次,我趴在母親的背上悄悄地哭了。那時我想,長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地報答母親。
盡管這樣,善良的母親從沒想到放棄撫養我。我長到5、6歲時,成了一個文靜可愛的小女孩,有一對城里的沒有生育的中年夫妻,聽說我家有一個領養的孩子,跑來想領養我。他們怎么也想不到,母親竟沒有同意。鄰里人都勸母親說,城里人生活條件好,把孩子給城里人撫養多好。可母親說,城里人條件再好,不一定會對孩子好。她固執地認為,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能比她更愛這個她用米湯一點一滴養活的孩子。
從小,我享受著了母親最多的愛。好吃的東西,母親先偷偷留給我吃。新買的衣服,母親叫姐姐先給我穿......這當中,父母親又生了弟弟妹妹,他們的負擔更重了,但從未見他們對生活有過一句怨言,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永遠是對生生活的平和樂觀。孩子逐漸一個個上了學。那個年代,在農村,小孩的學費是最大的開支,是大人們承擔的最大支出壓力。在我們那個村,許多女孩子讀到初中就不讀了,出外打工。但父母親一直支持著我上學。我讀中學時在學校住校,學校伙食不好,每個周末回來,母親就做好吃的等著我,給我補充營養,艱苦了一個星期的弟弟妹妹也高興地盼著我回來,因為只要我回來,就有好吃的了。
人的一生中,有些事有些話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它可以給你無限力量和勇氣。我讀初三的一個星期天,正在屋里午休,聽到屋外母親在跟鄰居大嬸借錢,給我湊生活費和資料費。大嬸說:“你們家幾個孩子上學負擔那么重,沒錢就讓阿八(我小時候的家族排名)不讀了,村里這么大的女孩都打工去了。”母親說:“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還好說,我們不能耽誤人家的孩子啊!”母親不知道我在屋里,可我卻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母親的愛跟其他孩子母親的愛不一樣,它比任何人的愛都更偉大,更讓我成長。這句話,母親早就忘記了,她不會記得她說過這樣的話,但卻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腦海里,永遠揮之不去。
母親的愛點滴成雨,無處不在。幾年前,已在外成家立業的我和姐姐聊天,姐姐說到我小時候的事。她說:“你小時候倔得要死,就是不讓阿爸送你上學。”我才知道,我上學半路上總是遇到父親的真相。那時到鎮上讀初中,要經過十里山路。每周末回家,父母親不放心我的安全,要接送我。年少倔犟的我不懂事,嫌父親衣著太土、單車太破,堅決拒絕接送。可每周末,我還是在回家路上碰到了父親,他告訴我,他是恰好剛上街回來。原來,是母親讓父親專門在半路上等我的。姐姐還告訴我,返校時,我一個人出了門,父親就騎著自行車偷偷跟在我身后,一路護送我到學校。不管是農忙時節,還是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在母親的叮囑下,父親就這樣悄悄地護送了我三年。
母親和父親不但在我生活和學業上竭盡所能地幫助我,還是我人生的最大老師。
除了我,他們還無私地養育了另外兩個別人的孩子。伯母難產去世,母親就成了兩歲堂妹的媽。鄰居老伯和呆傻婦女不懂撫養剛出生的孩子,母親不忍心、不放心,把還在襁褓中的孩子抱來撫養。等孩子長到快一歲時,母親把睡著了的孩子交還給他的父母。半夜里,孩子驚醒后,哭著要爬去母親的門口,不肯離開母親。從此,母親就一直把這個孩子撫養大。這個孩子除了沒有稱呼母親為“媽媽”,感情上一直把母親當成了媽媽來依賴。如今,這個已經17歲的孩子,在母親愛的撫育下,長得健康,心理陽光,極愛唱歌。每次從學校放假回老家,還是回到我母親的身邊,不愿回到他名義上的父母身邊。他已經把從小到大給予他無盡關愛的我母親,當成了他的媽。
母親還經常讓村上一些留守兒童到我家吃飯,給孩子一份家的溫暖。我想,母親不識字,但她身上有著良好的做人品德。是她給予了我善良的品質、堅韌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這是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我讀軍校時,所在的軍校學員隊是全軍模范學員隊,有著優良的傳統:二十多年來,每屆學員接力資助湘西貧困失學兒童。每個學員可以根據自身家庭經濟條件,選擇兩人合力資助一個失學兒童,或者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可以單獨資助一個,家庭條件不好的可以不資助。寒假回家時,我把此事告訴了父母親,我說不打算資助了,我本身就是鄉下來的,家里還要供弟妹讀書。父母親卻說,咱家雖然不富,但其他同學都資助了,你也要資助,咱家孩子不能比別人差。臨返校前,父母親借來500元,塞給我,讓我到學校后,跟其他同學一樣,申請資助一個失學兒童。上車后,當父母親揮動著雙手的身影漸行漸遠,我轉過頭來,撫摸著帶著父母親指溫的錢包,淚,無聲地落下來。我明白父母親的心思,他們借錢也要讓我資助失學兒童,無非是細心地呵護我這顆敏感好強的自尊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親善良的愛讓我幼小的心靈比其他孩子更快地成長。我知道,父母最大的期盼莫過于子女有出息。所以,多小到大,不管是讀書和工作,我一直勤奮上進,積極進取,成為兄弟姐妹中最出色的那個孩子,成為母親心目中的驕傲。母親常感慨:“父老鄉親都羨慕我撿了一個好女兒。以前,我那么辛苦,現在,你全部還回來了。” 而我想:母親的養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這份恩情是一輩子都還不完的。
佛家說,緣來人聚,緣去人散。我和母親應該是上輩子有未了之情,所以這輩子再續母女之情。或者說,母親是上天派來呵護我的菩薩,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分,是我此生的幸運。
而,給予我生命的那個母親,還是要感謝的,感謝給予了我凡胎生命,感謝把我帶到這個溫暖的世界上。多年前,發生著什么樣的故事?她,又是承受著怎樣的苦難?已經理解了,個體生命在社會潮流中,總是或多或少存在著無法自我左右的無奈。如宇宙中一粒塵埃,渺小,時常,被風左右著方向。無論怎樣的前塵往事,都會原諒、釋然。
無論曾經是怎樣的選擇,仍然感謝,給了我與生俱來的悟性與靈性,給了我不甘平庸的品質,讓我對生活、對未來永遠心存一份美麗的幻想。
今天母親節,在帶好孩子之后的縫隙時間,用大白話寫寫我的母親,當然,母親節禮物前兩天早已寄到母親手上,祝愿我那如菩薩般的母親健康、幸福、長壽!也愿世間每一個如菩薩般的母親都幸福、安康!
孔雀:一半在煙火,一半在云中;淡定一路,輕盈飛翔。喜歡讀書、寫字,愛好種花、旅行,參過軍、從過醫、行過文的自由人一枚,愿用文字與您分享凡塵俗世的溫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