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統治我們這個龐大帝國,專靠嚴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訣在于運用倫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從尊上,女人聽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則以讀書識字的人作為楷模。而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動為天下作出表率。
【原文】因為我們的帝國在體制上實施中央集權,其精神上的支柱為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
【讀書筆記】現在呢?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法治德治均不斷進化,愚民之道與時代相悖,不奏效了。實際上,古代君王統治,與倫理道德力量組合的,還有宗教。對于未受教育的愚民而言,神秘的宗教力量是管理的最好辦法。人們對于宗教的虔誠、對于因果之說的篤信,強化了倫理道德的力量。人們相信,作惡將會生生世世受到懲罰,行善將給子子孫孫積德積福。統治者建立了這個規則,就必須自己首先遵守這個規則。
【原文】皇室的情誼不同于世俗,它不具有世俗友誼的那種由于互相關懷而產生的永久性。
【讀書筆記】情誼若是夾雜了權力的糾葛,就說不清道不明了。世俗友誼,付出即止不求回報,沒有負擔也就能夠得以延續。但皇室情誼,或者高級的友情,總不會無緣無故。感恩的同時,是否也應當自省。時刻提醒自己,把每一刻都當成最后一刻,不抱有期待也就不會落差太大。
【原文】南直隸蘇州府向稱魚米之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地區。申時行成長于蘇州吳縣,對這些情況已司空見慣。張居正自然也深知此中積弊,所以他給別人的一封信說蘇州以賴糧著名,“其鄉人最無賴”,此地可稱“鬼國”。
【讀書筆記】這是第一次看到蘇州的惡名。向來都是風水寶地、人杰地靈、天堂之所等美譽,原來富庶的蘇州百姓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俗稱,“老賴”。不由得好奇的是,明朝廷到底給南直隸蘇州府指派了多少任務?
【原文】第一步沒有收到效果之前絕不輕率采取第二步。而且出場交鋒的人物起先總是無名小卒,直到時機成熟才有大將出馬。這種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里的人物,都已看透,但他們可以從青萍之末,預測大風暴的來臨。
【讀書筆記】前階段看的韓國電影《思悼》,思悼世子代表少論派,大王代表老論派。中間的斗爭且不去說,最后大王視世子為王位威脅的時候,有大臣看出了王的心思,派出了無名小卒,挑起了這個父逼子亡悲劇的大幕。就是上述的這種方式。此外,還記得韓國古裝劇中,權臣說的一句話:“我倒是要讓大王看看,這個朝廷說了算的,到底是大王,還是我們這些大臣。”看慣了普通古裝劇的我,實在不太理解這種皇帝被權臣一逼再逼的故事。看了明史,了解到這種延續幾百年的文官制度,皇帝的存在好比一個牌位,真正起作用的是由文官組成的整個機構。所以萬歷可以二十八年不上朝,面對強大的文官集團,只能消極抵抗。作為明朝附屬國的朝鮮,出現類似情形也就不足為怪了。
【原文】然而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自己堅持信心,靜待時機的好轉。可是無情的時光,究竟還有多少讓申時行來安排和等待呢?
【原文】迷信與非迷信,其間的分野也可能極為模糊。例如,當一個人強迫自己對一件事情、一種前途建立信念,則其與宗教式的皈依就相去極微,因為凡是一個人處于困境,他就不愿放棄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這種可能性極為渺茫,沒有根據,他也要把它作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