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旁邊有一個小廣場,每到晚上,都有一些人播放著音樂在跳舞,當然也少不了跑來跑去熱熱鬧鬧玩耍著的孩子。剛搬來那會兒,因為家里需要收拾,所以帶羽彤出去玩的時候并不多,而且那時候小侄子跟我們同住,所以即使出去玩,也是讓小侄子帶著羽彤。過了年之后,小侄子不在我這兒住了,羽彤一個人在家玩的話就有些太孤單了,而且,這學期羽彤換了新的幼兒園,家附近有一個羽彤班上的同學,叫茜茜,倆人經常在一起玩。
但有的時候,羽彤的好朋友茜茜有別的事情不在家,羽彤就顯得特別孤單,如果碰巧我需要做一些家務的時候,我就鼓勵羽彤自己到小廣場上去玩,認識新的朋友。可是,一直以來,這樣的勸說并不奏效,羽彤總以廣場上沒有她班的小朋友為由拒絕自己到小廣場上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羽彤如果去小廣場玩的話,要么是跟茜茜一起,要么是跟我一起。
可是,就在今天晚上,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向往常一樣,羽彤要求到小廣場去玩,起初我也鼓勵她自己去,認識新的朋友,羽彤不同意,必須要我陪著去,而且眼淚都掉下來了。所以我們就一起向廣場出發了。和以往有些不同的是,今天晚上羽彤沒有找到她幼兒園班上的同學,而且也沒有吵著要回去(以前如果廣場上沒有她同學的話,她會要求回家玩的),而是,認識了新的朋友。最開始,碰到一個同在一個幼兒園的小女孩,但是倆人并不在一個班級,而且似乎兩個人的粘度也不夠,不一會兒,就“分道揚鑣”了。緊接著,羽彤進入了一個小男孩的視線,羽彤四歲,這個小男孩還不到三歲,所以很明顯,在選擇玩耍的項目上,羽彤有絕對的控制權。他們一起玩遍了廣場上所有可以玩的運動器材,羽彤總是那個帶領著小男孩不斷轉換運動器材,而且在她跑起來的時候還不忘看看后面有沒有“跟班”。不大一會兒,倆人已經算是熟人了,除了一起玩耍,還會有語言上的交流,因為男孩吐字不說太清楚,羽彤還會學男孩的發音,兩個人還一起樂呵呵地笑。
最后一個項目玩的最開心,也最具創造性。不知在哪里撿的八寶粥喝完剩下的蓋子和勺子,他們開始在廣場和道路中間的土地探索。一開始只是用勺子往蓋子上挖土,后來經過我的提醒,又加入了“菜”的元素,而且羽彤不知道從哪里撿的釘子,把草的葉子串起來當作烤串,后來又用煙蒂當肉,串起來當烤肉串。真是玩得不亦樂乎。
準備要走的時候,發現一個蟲子,他們開始觀察蟲子是怎么爬動的,而且還會認為地蟲子設置一些障礙,比如用八寶粥的勺子蓋住蟲子,觀察蟲子是怎么拖動比它自己大很多的物體的。 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離開廣場,離開朋友,也離開了剛剛認識的小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