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月14日,又一個情人節。但我們對情人節到來的意識,卻不會是在當,而是在好多天前。
在中國,不要擔心記性不好,無論任何節日,總有人會操碎了心的提醒你。大街小巷商店的櫥窗中,巧克力和玫瑰紅,越來越被擺在能夠刺激眼球的位置;網上網下的預熱中,有情的和無意的,愈來愈多的人眉目傳情、頻繁互動。
2月14日,從何時成了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重要節日,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如今,誰要說自己不知道情人節,那真是裝傻,無異于承認自己是,陳年老店里發了霉味的古董。
這天,許多人的心是開著的,像極了包裝精美的巧克力,雖穿著華麗,但紐扣松散,觸手即開。街角、公園、步行街、咖啡館、影院、酒吧、KTV,一切中國人當下能想到的好去處,都籠罩在風含情花含笑的嬌媚氛圍中,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巧克力膩膩軟軟的味道.......
隨著夜幕降臨,伴隨忽明忽暗的燈光,充斥在空氣中的荷爾蒙,也在不停的匯聚和蒸騰。據說,這天除了鮮花和巧克力特別暢銷,大大小小的賓館酒店也特別忙,連同出租車司機都忙著陪跑至深夜。
第二天,一覺醒來,我們詛咒著這個多霧多霾的世界,但一頭扎進去,繼續著生活,徒留凌亂的被褥,一點點降溫,鮮花逐漸枯萎,巧克力包裝散落一地。性和色在逐漸褪去,愛和情還要繼續尋覓,我們還要積蓄力量,等待下一個情人節的到來。
說不準,這些充斥在空氣中的荷爾蒙,能制造多少霧霾?更說不了,有多少有情人,最終能成眷屬?但能說準的是,這樣的情人節,色和性多了一點,愛和情少了一點!
02
記得有一年,也是情人節,我有事外出,車不好打,幾番周折,終于攔下一輛出租。坐在車里,焦急的心情還沒平復,與司機大哥訴說等車的辛苦。
沒想到,這大哥心直口快,還特能侃。“兄弟,今天是啥日子?情人節啊!”。話匣子打開,這老哥就收不住口,一邊安慰我說“能打到車就不錯了”,一邊八卦他今天見到的各色情侶,一邊給我抱怨他們職業的辛苦,一邊自言自語地說,他今天又要陪跑到深夜,等等。
交談中,這老哥有兩句話特別經典。一句是,“2月14日,該談情談情,該說愛說愛,但請別奸污情人節!”。另一句是,“好端端的情人節,別過成了公然交配日!”。話雖粗俗,但值得尋味!
有時候,我們的情感世界,像極了饑腸轆轆的乞丐,即便隨時可以用清水填飽肚子,可轉瞬腹中將空無一物,不僅如此,撒完了尿的肚子,更加饑渴難忍!現代人的情感世界,大抵如此!
03
對美好愛情的呼喚,自古有之,并非今人獨創。中國更是有自己的節日,來表達和追求愛情。七夕節自不必說,元宵節并不僅僅是鬧花燈的傳統節日,也是公子小姐傳情達意大好時機。
在古代,禮教嚴格,作為姑娘尤其是富家小姐,平時并不出門,但元宵節當日,是個例外。女孩子可以和其他人一樣,走出家門,走向鬧市,觀花燈,猜謎語。元宵節也就成了年輕男女,表達愛慕,互送信物的好機會。所以,元宵節也被視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在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書中,有多少鴛鴦事,都是發生在元宵佳節。
有時,只要靜下心來,多讀一些偉大的愛情劇,少吃一點溏心巧克力,就知道我們有多矯情!
“嘆人間真男女難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話出自元雜劇《西廂記》。雜劇名家王實甫,借主人公之口,發出了對美好愛情的呼喚。
可王實甫所處的時代,天不遂人愿,世道也不遂人愿。在面對封建禮數的壁壘時,王實甫經歷了多少悲苦離愁,又目睹了多少人間情怨,才發出了“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感慨萬千,美好夙愿。
《牡丹亭》中的這種感慨,更凄美。“偶然間人似繾,在梅村邊。似這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的個梅根相見。”
04
如今,這“花花草草”的確能“由人戀”,但卻不多見“生生死死隨人愿”。現代人的愛情,像極了吃快餐,時尚,有口感。每年的2月14日,處處都像極了情感快餐店。
其實,在言說愛情時,我們可調用的資源,并不輸于西方。西方有羅密歐和朱麗葉,有灰姑娘和小王子。我們有牛郎和織女,有梁山伯和祝英臺,還有《西廂記》和《紅樓夢》。
但是,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關于愛情的節日,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品。
在西方,關于情人節的起源,大多是個悲涼的故事。一名叫瓦倫丁的神父,因沒有遵照帝國廢棄所有婚姻承諾的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被送上了絞刑架。人們為紀念那位為有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就把他受絞刑的2月14日,稱為Valentine's?Day。后來,年輕人就在這一天互送禮物,一是紀念神父,二是表達愛情的忠貞和圣潔。
在東方,牛郎天宮追逐織女時,兩頭的擔子里,挑著的是兒女。梁山伯追逐祝英臺時,那才叫死了都要愛,更不要說紅樓夢里的愛恨情仇.........
但無論如何,我們希望情人節里,能有更多的愛情,而不是情愛!否則,再多的情人節,也擋不住我們情感世界中的饑腸轆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