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模型
遇到一個未知的事物,通常我們的反應是什么呢?一般情況下,我會往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框架里去對比、去套用。這雖然是最節省時間和氣力的方法,但也是最要命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扼殺了好奇心,阻止了去了解新事物的動力,自我系統就相當于是封閉的,通常的變現也就是那要命的三個字“不就是”。
未知的那個世界,一個“不就是”,讓我們節省了很多氣力,兀自待在自己畫的那個圈圈里自娛自樂;十幾個“不就是”,讓我們對外面的世界已然麻木,對探索者、求知者是面部的嗤之以鼻,還有內心因不斷涌現出的慌張而導致的焦躁;成百上千個“不就是”后,圍城里的大家都歌舞升平的對著皇帝的新衣品頭論足,哪管城墻外的一番新景象。
要對“不就是”say no,首先要掌握一種認識新事物的方法——能輔助自己對未知的事物快速建立認知的方法論——并要通過不斷的刻意訓練,強化這個技能。
那么都有什么方法呢?永澄例舉如下:
——體驗嘗試法;
——結構化展開法;(按實物的結構或層次展開,但并不深入下去,只是在很淺的層次上展開,如本章節提到的檢視閱讀法)
——5W2H法;
——掌握精通4層次法。
對比各方資料,匯總如下:
1、感知法(即體驗嘗試法),通過問自己5W2H來逐漸完善對事物的認知。3M認知模型,即什么、怎么、為什么。“是什么”是關于事物本質的問題,事物的本質是該事物區別于它事物的內在規定性。要說清它,就不能不分析它的性質、屬性、特征、表現形式等與本質直接相關的各種問題。“怎么”則為人們“應該怎么做”而提供的指導。“為什么”是對事物問題發生原因的探討。任何事物的存在或現象的出現都不可能沒有原因,只有正確認識事物發生的原因,認清其因果聯系,才能真正認識此項事物。
2、實驗-數學法(伽利略)。主要分為直觀,論證和實驗三個步驟。直觀作為經驗基礎,要盡可能完整地孤立和考察某一典型現象,直觀那些簡單的、絕對的要素。第二步就是數學論證。得到這些要素后, 就不再需要感覺事實,而得到的這些要素就是構成它們的真實的要素。然后把它們轉換成數學語言,并把它們按照物理定律用數學公式聯系起來,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純數學論證。最后,為了得到更確定的結果,尤其是為了讓那些不相信數學論證的人們信服,就有必要通過實驗對數學推論進行論證,以便發現其中蘊涵著的的數學定律。
3、結構化展開法——要了解下
4、掌握精通4層次法。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615
二、四層次法結合本章內容的應用
道——快速認識事物
術——作者6+1;永澄的檢視閱讀五步法
器——筆,表單http://form.mikecrm.com/f.php?t=4RPlao
用——實踐、案例:“獨立宣言”
### 四個收獲
1. 檢視閱讀五步法(看包裝、看整體、看細節、下判斷、粗閱讀)及表單
2. 張五常先生的粗讀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2r6.html
3.要想富,刻意訓練堅持住;要想行,刻意訓練不能停!
4.認識事物是需要方法,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模型的,這樣才能建立自己的系統和結構。
### 三個感受
1. 掌握精通四層次法
2.管理者應有的狀態:在掌握了某一個理論的整體之后,要考慮的事情是將其打包成一個系統。成為系統之后,視野必然發生變化,從原來的關注系統內流程拉升至關注輸入和輸出,而這種狀態,就是一個管理者應有的狀態,考慮資源的調配和組合,形成更大的系統來達成更大的愿景和目標。
————————摘自《永澄的博客》
3.除了要保持好奇心以外,還要有認識新事物的方法和訓練,才不至于在沖動過后進入迷茫,由迷茫引發焦躁。這也恰恰對應了在閱讀第一章后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有了好奇心后該怎么落地并付諸行動呢,多么老練的作者啊,人家都給你寫著呢,可沒有永澄的啟發和引導,不是他將這個方法說出來,臣妾真的是看不出來啊!!!
### 二個改變
1.快速閱讀不停留,尤其針對難啃的那些書。在《如何高效學習》的閱讀中已經應用,感覺很爽!
2.刻意訓練不能停,要有進階的計劃,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勞永逸的。
### 一個行動
羽毛球的學習訓練要從下周安排出時間進行指導性學習,不能以本末倒置的去打所謂的比賽,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