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排列個案的效果是如何發生的?這個問題涵蓋的面很廣,其內涵也很深,大可以從愛因斯坦的煙斗說到薛定諤的貓,也可以從弗洛伊德的夢說到艾瑞克森的睡,甚至還可以從莊周的蝶說到慧能的偈…………我只嘗試從系統排列個案的過程角度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理解。
根據自己對系統排列工作坊的觀察和理解,一個系統排列個案大致分為以下幾個環節步驟:
(議題)——呈現——看見——解讀——(接納)轉化——(重塑)。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生命都在不斷地作出“選擇”。
首先,在確定議題的階段,選擇已然產生。當事人會從其當下的各種議題中選擇一個其認為最急需解決的來進行個案處理;而排列師也會通過訪談來選擇給不給當事人做個案、選擇什么引導方式、同時感覺和觀察場域情況。
當各項要素(“當事人”——“導師”——“場域”)的選擇達成個案條件的時候,個案就開始了(這里的個案是指將要進行的這個“具體呈現的”個案,事實上,即使因各項要素未能達成個案條件而造成個案無法具體呈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個案也是存在并且開始的)。
在呈現階段,從當事人選擇代表開始,場域已經在進行選擇。任何的事情都非偶然,而是現象學的必然。
我們知道,場域呈現著事實,而首先,從時間上,這個事實的時間點有可能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這個呈現又跟當事人的潛意識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體現了當事人潛意識的選擇。
另外,從多維的角度,這個“事實”的呈現也有可能是“當下所在世界”的“現實”或“非現實”,但它呈現的仍然是當事人潛意識的“事實”,這體現的還是當事人潛意識的選擇。
場域的呈現其實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說系統排列是勇敢者和誠實者的游戲),它把(當事人潛意識里的)真相赤裸裸地擺在當事人面前,無論當事人的意識層面選擇去看見它、相信它還是不看它、不信它,其潛意識都已經接收到它,我想,這也許就是所謂“看見即是療愈”的意義所在,實際上它堵死了當事人不去看或者拒絕相信的路。
因而,從“選擇”的角度來講,場域呈現的意義首先體現在,讓當事人的潛意識“不得不”進行這個選擇(如果有更合適的選擇,人們會傾向它)。
場域呈現出來的同時,“看見”和“解讀”也在交相輝映。
這里面有當事人的“看見”和“解讀”,也有排列師的“看見”和“解讀”;這里面有當事人意識和潛意識的影響,也有排列師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影響。
從當事人的角度,是否(愿意去)“看到”和“聽到”、“看見”和“解讀”到什么(包括聽到的排列師的解讀),直接體現了當事人對于事實的接納程度,也影響其是否能夠真正將障礙轉化為資源,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事人議題的方向。
從排列師的角度,其“看見”和“解讀”到的,除了是對當事人場域的解讀,也是其潛意識對自己人生的解讀。
在這個階段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事人往往言不由衷(這也不奇怪,真相存在于未知,哪有那么容易接受),說看見其實沒看見,說不接受卻是接受,這就需要排列師去觀察當事人的行為、感覺場域,選擇合適的引導方式。
當事人對“看見”和“解讀”的選擇,決定著個案的方向;倘若當事人(害怕并)拒絕接受呈現出來的真相,只會讓自己掉回到固有的舊模式里(這讓他們感覺到習慣和舒服),這樣障礙還只能是障礙,呈現便變得毫無意義,生命無法往前走。
只有當事人愿意打開自己,選擇看到和聽到,才有可能接納事實,繼而轉化資源,真正使個案朝著生命的方向推進。
“接納”是“轉化”的基礎,是必要條件,卻非充要條件。
前面說到,“接納”首先要看見(呈現)和聽見(解讀),并且承認它們的存在。同時,要想轉化,又必須在“接納”的基礎上更深一層的去“看到”,看到這個事實帶給自己的好處,看到事物的多維度,同時,看見不同的可能性。
這兩個雖然都是看見,但看見的卻有些不一樣。倘若只是簡單地看見了呈現的狀態,這個呈現出來的事實無非也只是當事人生命中的一個點而已,這顯然是低維度的,要想改變生命的軌跡,就好比在一根線上要一個點跳出來,多少還是有些突兀。
如果當事人在排列師的引導下,能夠看到事物的多維度,不啻于配備了一個放大鏡般,看到的每一個點都豐滿起來,也自然就具備了不同的可能性。
因而,雖說看見即療愈,但選擇看見什么,卻決定了當事人是否能夠將障礙轉化為資源、生命能否從此不一樣。
?
在“轉化”這個環節,“選擇”的體現尤為淋漓盡致。
當當事人掉在舊模式里,只有一種選擇的選擇不叫選擇;而通過呈現、看見、接納之后,當事人發現有了新的選擇(我們不妨把所有的新的可能性看成是一個集合的點),在舊模式和新模式之間,如果非要讓其選擇其中一個,只有兩個選擇仍然是沒有選擇(非黑即白)。
就好比一個人以前只能吃大白菜,吃了N年痛苦不堪,現在發現居然TA是可以吃龍蝦的,如果TA自此以后拋棄大白菜只吃龍蝦,保準過不了一個月TA又恨不得天天吃大白菜。
系統排列告訴TA,過去如果沒有大白菜吃你早活不下去了,但你的人生不只是大白菜,你還有龍蝦可以吃;同時,大白菜你還是可以吃的,有一道菜叫做大白菜炒龍蝦,龍蝦的鮮和大白菜的甜兩者可以兼得,動物蛋白和植物纖維搭配營養更佳,你的食物自此可以豐富多彩……這就是,第三種選擇,過去里向著未來,未來中有其過去,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界限分明又不割裂,取其一切有用的資源支持生命成長。
當當事人從固有模式中走出來,看到障礙并且在坑洞中拿到資源去支持其生命,TA便有可能重塑生命的軌跡,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而這一切,都是生命趨利避害的選擇。
假設傳言中愛因斯坦說的那句話是真的:愛是這個宇宙最大的力量,是一切的終極答案。請允許我對上面的六芒星進行一個放肆的變形,我把它稱之為,四維生物的多維生命。
愛,不知道從何而來,
我不需要知道它從何而來;
我只知道它一直都在。
愛,可以往一切地方去,
我知道它往何處去,
這些地方,
都是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