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告實時競價系統也叫RTB(Real Time Bidding)系統,以下都用簡稱RTB。
RTB是現代互聯網廣告行業中非常流行的一種流量交易方式,主要發生于用戶打開流量載體(APP或網站)時,該廣告位要展示的廣告還未確定,此時,后臺會發起一次廣告競價,當競價結束后,競價成功的廣告才會被最終展示在頁面上。此過程非常短,通常在100ms內就可以完成,用戶幾乎無感知。
主要術語
業務術語
Advertiser:廣告主,也叫金主,指花錢做廣告的人(有錢任性嘛~)
Publisher:一般指的就是擁有媒體資源的平臺(例如優酷)
Creative:創意,就是指金主投的廣告
Impression:通常指廣告展示
Click: 圖/視頻中通常帶有鏈接,這個鏈接每被點擊一次就是一個Click
Conversion / Action: 轉化,用戶在點擊鏈接之后又發生了廣告主所期待的后續行為,如下載安裝,將商品加入購物車等,統稱為一次轉化
**CPM: **Cost Per Mille, 按照千次展示計費
CPC:Cost Per Click,按照點擊次數計費
CPI / CPA:這里的I指的是Install,A是Action,也就是按照轉化計費
CTR: Click Through Rate Click數/Impression數
IR/CR: Install Rate / Conversion Rate 轉化數/Click數
**長尾流量: **長尾流量指的就是一些不是很優質,用戶不那么容易看到的流量。例如一個網站,連續點了好幾級才能看到的廣告位,他所帶來的流量就屬于長尾流量。
平臺構成
DSP:(Demand Side Platform) 需求方平臺,需求方平臺可以視為是Advertiser的集合。DSP方一般有很強力的商務隊伍,會去拉到很多的Advertiser來花錢做廣告,國內的DSP比較大的有品友等。
SSP: (Supply Side Platform) 供給方平臺,供給方平臺一般會有自己的廣告SDK,他們會和很多的App的開發者合作,讓App開發者去集成他們的SDK,這樣集成了SDK的App里面就可以顯示出廣告,SSP所要供給的商品就是這些展示機會。
AdExchange:Exchange是溝通需求方和供給方的平臺,Exchange同時連了大量的DSP和SSP,因為RTB各方之間的集成工作還是比較復雜的,如果我和某個Exchange之間接好了,我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同時還是能獲得很多流量。
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DMP是提供數據的平臺,對DSP而言,從SSP一側獲得的信息可能不足以支撐DSP做出決策,DSP可能會從DMP那里購買一些數據,DSP報一個android id或者IDFA給DMP,然后DMP返回相應的用戶標簽。
RTB基礎流程
- 用戶打開集成了SSP的SDK的App,廣告即將被展示但是還未展示時;
- SDK會將用戶的一些信息(例如imei,app名稱,廣告位信息等)上報;
- SSP收到自己SDK上報的這些信息,然后向和SSP對接的ADX發起Bid Request;
- ADX會將此Bid Request發送給所有和此渠道對接的DSP上,要求DSP對此次展示進行出價;
- DSP收到Bid Request后會先拿到SSP通過ADX傳遞過來的數據(imei,app信息等)
- 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在DMP中進行匹配,如果符合投放要求,則進行出價,向SSP發送Bid Response,此Bid Response會攜帶廣告主要投放的物料信息;如不符合要求,則不參與出價;
- 此時ADX會收到來自各DSP的出價信息,若到達規定時間內有DSP沒有返回Bid Response,則視為不參與競價。
- ADX對此次出價的DSP進行競價,選出出價最高者視為競價成功的DSP,通常情況下,此DSP只需支付第二高的價格即可(規則可調,會影響到收益);
- ADX將競價成功的DSP的物料信息等返回給SSP;
- SSP將物料信息(例如一個廣告圖片的url)下發給SDK,此時APP展示廣告;
- SSP向勝利的DSP發送Win Notice,通知DSP該次Impression已經競價成功
至此 RTB交易結束。
注:PC端的流程和APP類似,只是PC上報的是cookie,后臺通過cookie去做用戶精準匹配。
附上一張經典示意圖:

RTB系統能帶來的好處
- 廣告主:可以通過DSP,DMP的技術手段,將廣告精準的投放到對應的人群;
- 媒體:可以為自己的廣告位引入大量廣告資源,尤其是長尾流量;
- 中間平臺(RTB平臺):可以根據廣告主的出價和付給媒體平臺的金額賺取中間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