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周邊朋友說,可怕的“三歲”。
不知道啥時的梗?
到底是脾氣見長還是粘人小東西的各種作?希望群里的粉絲們能夠留言告之一二,讓我有個心理準備。
目前看似還沒有經歷,但小悅悅的“輔食問題”已經上升成為我們全家人的矛盾沖突點。
剛六個月,體檢回來,醫生囑咐可以添加輔食啦。
激動的奶奶,操心的外公,我們家兩位掌廚大神,各顯神通,拿出半輩子的身家本領,希望得到小盆友的賞識。
海派的河魚蝦,北派的面餅、餃子,多種多樣的食物,一下子堆積到她的面前,把小家伙嚇得一愣一愣。
不知道大家的輔食如何添加,下面公布下我們家的菜單:
早上6:00 奶粉
早上9:00 水果(蘋果、桔子、香蕉、紅薯等)
重點來了,水果不是一個一個添加,而是兩個或三個混雜版。
中午12:00? 午餐——面餅、餃子、面疙瘩、餛飩
下午3:00 水果(同上)
下午6:00 晚餐——海鮮面條湯/粥(必加魚、蝦、鴨血)
晚上9:00 奶粉?
有沒有一種非常凌亂的感覺?
從菜單上,表面看來,食物品種多樣,營養豐富(老人強調指出)。
產生的問題:
1.易積食。
口臭、大便干,腸道消化功能差,導致脹氣。
2.挑食。
寶寶一開始吃飯特別乖,幾乎給啥吃啥,到了一段時間,開始挑食,最后吃啥吐啥,還要不停地哄、看動畫片、或者每噸飯單吃一種食物,其他米飯或主食看心情而定。
3.多餐,兩邊吃飯時間不統一。
比如爺爺奶奶上午帶娃,會給很多小零食,快到吃午飯的時間,寶寶逛累睡著了,錯過飯點。
比如外公外婆下午帶娃,晚飯拼命哄娃吃飯,哪怕她不想吃,各種作,會覺得是寶貝不喜歡吃,而不是吃不下。
再用各種方法哄娃吃飯,養成了邊看電視邊吃飯的壞習慣。
針對這些問題,
淡定爸和糊涂媽,展開幾次“武林交鋒”。
要么是各說各媽的好。
要么統一戰線科學育娃,無奈雙方老人不屑一顧,堅守自我的帶娃規律。
要么是外婆和奶奶帶娃的問題沖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反正我們家當時是被此類鬧得雞犬不寧。
看似平常小事,仍令人不免煩擾憂慮,爆發世界大戰的前兆啊~
到底添加輔食有什么小秘訣呢?
淡定爸建議:
1.添加輔食需要根據寶寶自身特質來調整變化,不能完全根據書上或固定時間來。
比如我家小悅悅早產,消化系統還不完善,吸收差,食物多樣化,容易產生腸脹氣或過敏。
尤其是過敏問題,真的特別頭痛。
如果一個一個添加輔食,哪種食物過敏,顯而易見。
但因為食物的多樣性,完全靠大腦猜謎呀。
其結果是要么一次試齊全,要么一個也不加,全天喝奶粉。
無奈家人在飲食問題上尤其頑強,不聽淡定爸的勸導。出現了種種問題,才想起來家里有個“兒科專家:,最后來句,你不是專家麻,怎么不提醒我們呢?
無語問蒼天。。。
2.學會判斷寶寶不吃飯的原因,究竟是不想吃飯,還是飽食?
很多寶寶有挑食的問題,常常在飯點時,吃飯很不爽氣。
家長往往特別焦慮,如我家那位。再加上便秘,更是煩躁。
首先,寶寶實在不想吃飯,可以先暫緩,因為寶寶的胃容量有限,過多過少對胃的刺激都很大。
有時候,她吃了六分飽,想玩,鬧情緒。
適當先陪她玩一會,待她的胃空了,再熱熱飯。
時間上的把控也很重要,如離下一頓飯點很近,可以先喂點零食,不讓胃粘膜因饑餓摩擦。等到正式吃飯的時候,再一起好好吃。
具體分析,可以看有關輔食添加的直播或文章。
3.零食是寶寶的最愛,卻不是最佳首選。
小悅悅自從嘗到零食的美味,開始慢慢和我們爭搶吃。
當焦慮媽在吃甜品或喝飲料,都要吵著吃,不給就哭。
給吃,增加挑食的風險;不給吃,哭相太難看。
這時候,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比如拿好玩的玩具或者教她看書等等。
此招不行,寶寶堅決要吃,焦慮媽會把零食扔到垃圾桶,告訴她,零食餿掉了不能吃。
焦慮媽的方法不推薦,本身特別浪費糧食。
總結,
其實添加輔食是一件很令人頭疼的問題。
小時候吃的習慣和味道,即使背井離鄉,換到另一個領域,內心深處還是不會變的。
所以好的輔食特色,會影響寶寶一生,千萬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