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心流
思考的時候雖然苦思冥想,但是我好像忽然懂了,心流的意思。
苦思冥想的過程,其實是沒有痛苦的,所謂的苦并不是真的存在的。在思考的時候,是一種一切都不存在的感覺。不斷地在自己的思維里面探索,是獨立在現實世界之外的另一個宇宙。
《這么慢,那么美》的遇見
今天我做的思維導圖是《這么慢,那么美》這本書的。
記得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去年,當時應該是春天,乍暖還寒時,我耳朵里塞著耳機,在江濱樹下穿行,頭頂是藍天和細羽片片的藍花楹,藍花楹開花的時候是一種鋪天蓋地的浪漫,粉紫色團團艷艷,藍花楹不開花的時候,細葉極有規律的排在一起,形成羽狀復葉,層層疊疊也十分美麗。
哦對了,當時其實主要是聽書,還不是看書。
那個時間段,正是我懷孕之前不久的幾個月。也是為了備孕做準備。
在江濱快走做運動的時候,沒有一絲不愿意,只想著多走一些,也多聽一些。當聽到書里北歐人的觀念和思想,深得我心,比如聽到北歐人節儉、環保、喜歡徒步、喜歡勞作,我腳下的步伐就更堅定和執著一些,仿佛忽然之間,在某個瞬間,和北歐人并肩一起,享受著自然帶來的陽光、微風,享受身體的辛勞帶來的多巴胺留下的愉悅,享受著微微細汗濡濕發梢的爽快感覺。
收放自如的思維導圖
另外關于思維導圖是應該留住所有想要的,還是要有所取舍也是我煩惱的問題。按理,思維導圖應該注重主要輪廓框架的梳理,為了突出框架,要省去細枝末節。
但是作為一個地理老師,我很喜歡里面總結的北歐特色,以及作者講的那些細小的“尋常”事例,被我劃線的句子不計其數。但是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按理說很多細節應該要被我省略掉,但是這些例子,確是我認為珍貴的“實證”。是豐富我這個知識淺薄的地理老師的最好材料。
思維導圖的好處是有邏輯層次,但是同時可以有細節,雖然這樣會讓我的思維導圖變得非常復雜,結構不夠突出不夠明晰。但是這樣能夠收放的結構還是能給我一些自由的。
思維導圖就是一種再創作
思考雖然不痛苦,但是還是會帶點煩惱。
這本書在豆瓣評分不高,但是我很喜歡。我喜歡自然是因為它文中介紹的北歐的風土人情,豆瓣評分不高,似乎是在說這書寫的實在沒什么邏輯,重復拖沓。這就給我的思維導圖的制作留下了不小的困難。但是這樣的困難就是我再創造的過程。挺好!
再創作之后,應該可以再再創作
寫出自己的感想,或者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