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的食品如下:大米、 小米、綠色蔬菜、韭菜、蔥、生姜、蒜、茴香、胡椒、海參、蝦、草魚、黃鱔、鮑魚,羊肉、牛肉、狗肉、雞肉,桂圓肉、櫻桃、榴蓮、荔枝、板栗、大棗、核桃、冬蟲夏草等。
少食苦寒之品,如苦瓜、黃瓜、芹菜、梨、火龍果、西瓜、柚子等;忌食生冷、冰凍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多吃寒涼的東西。忌所有冰鎮飲料、冰激凌等;如吃寒性食物,應選擇燜、蒸、煮、燉的方法,可減少寒涼之性。
(2)減少食鹽的攝入
減少食鹽的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于5克,以免造成水鈉潴留,使組織水腫、體重增加、血壓增高。
(3)四時食宜
春季陽氣升發,多食用辛甘、微溫之品,以助春陽之升發,可吃茯苓、山藥、蓮子、薏苡仁、菠菜、芹菜等。春季不宜過多食用酸性食物,因酸性收斂,不利于陽氣升發。
夏季可適當多吃酸性食物,因夏季多汗,酸性食物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而損傷陽氣。可食用楊梅、草莓、番茄、豆類、動物肝臟、蝦皮等。
秋冬季節適當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以溫養身體。可選用羊肉、狗肉、胡椒、肉桂等。
l 經絡養生
以溫化水濕,暢通氣血,溫補陽氣為主。常用的溫陽穴位有神闕、氣海、關元、中極,以及百會、命門。可以在三伏天或者三九天,尤其在陰歷月末的晦日(指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也就是最熱或最冷的時候,選擇1~2個溫陽穴位用艾條溫和灸。
圖片
日常可做溫陽穴位按摩操,每晚臨睡前,將右腿盤在左腿上,用拇指點壓右腿的涌泉穴,直至有酸脹感,每天50~100下;或將右手拇指指腹放在患者頭頂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1~2分鐘,每天1次;也用穴位按壓工具或拇指按壓與足外側申脈穴處,一松一放反復數次,直至足部有明顯酸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