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神奇的一本書,像是在歷史的時空中穿越,去了解人類研究機械的歷史、物質與生命之間關系的哲學和科學未來發展的書,顛覆我們對現代科學的理解,思考未來人與機器的共處方式,滿書都是重點,體驗超棒。
作者杰西卡·里斯金是斯坦福大學教授,他用時間線和各個學科理論發展的方法,講述了自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以來,機械與宗教、政治、歷史、哲學、倫理學、醫學、生物學、心理學、文學作品和生命科學等等學科之間的關系和發展。
作為非專業人士,讀起來會比較慢,有許多的專有名詞和場景,涵蓋多種學科和重要人物。如果能夠隨書出一張海報或者樹狀圖,大致概括書中的主要信息,那么對于像我這樣對這方面不是很熟悉的讀者來說會比較友好。
1.機器的歷史
人類對于生命,對于物質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十五世紀,人們利用水力作用的機械,來裝飾教堂、神像、鐘表和貴族們的花園。
笛卡兒提出的動物機器的觀點,認為動物是有生命的,是活生生的機器。
西方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發展,鐘表匠和發明家們把機器人理論轉換成了實實在在的實驗項目。
1816年《弗蘭肯斯坦》誕生,對于當時人們對于機械地理解是一種很好地解釋。它代表了當代科學最核心的困境,即所有生命都是由內在動能構成的,但生命又是由無生命的物質構成的。
《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中捷克科幻小說家卡雷爾·恰佩克創造了“機器人”這個詞。
20世紀中期到現在,這些研究領域不斷地孵化與發展,運用于各個場景下:認知科學、人工智能、機器人學、人工生命、仿生科技等。
2.平行宇宙
讀完這本《永不停歇的時鐘》,腦海里面一直在想象這樣的畫面,會不會存在這樣的一個平行宇宙,在蒸汽機都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時候,沒有電能沒有核能,人們渴望通過人造鴨子排泄來證明:自然現象的發生原理是否和人造機械的工作原理一樣?如果一臺機器可以排泄,那么真是生物和藝術品之間就真的能夠建立起一座聯通雙方的橋梁。
那時候人們眼中的機器,都是模仿動物,擁有血液循環,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肌肉組織和神經活動等。十八世紀三40年代,能夠移動的機器成為了一種潮流。
現代高科技產物,也是盡可能地模仿人類的形態舉止。
把這種仿真機械一直發明下去,那個世界的科學,就是如何把機械和生物更好地結合到一起,更加仿生。在平行宇宙中的人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能量,我們坐著馬一樣四條腿跑的私家車,烏龜一樣滑動四肢的運輸船。。。或許真會有像《哈利·波特》中一樣可以飛的掃帚,那將是怎樣一個魔幻的世界啊。
3.未來人與機器的關系
或許這樣的世界馬上就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每發一次視頻就震驚一次的波士頓機器人、李世石大戰阿法狗、層出不窮的仿生機器等等,人和機器的關系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關于機器人和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在科幻小說與電影中也是層出不窮,《 黑客帝國》《西部世界》、《黑鏡》。。。機器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人與機器未來是一種什么關系,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共處,也許可以從這些科幻作品中。
還想提個建議,估計編輯聽了想打我。引言和注釋,如果能夠按照慣例放在書頁的下方,并且翻譯出來就完美了。應該挺難實現的,這是讀過書里面引用和注釋最多的一本,光是書中注釋和文獻就有三百八十多頁,預計這些內容的翻譯和排版的工作量會是書籍正文的一倍以上。
感謝這本書,讓我們對過去有了新的理解,對現代科學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對未來有了那驚鴻一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