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么不想吃東西?寶寶為什么挑食?小心可能與感覺統合有關。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在臨床上家長經常詢問治療師的問題,至于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大致上分成以下幾個原因:
生理疾病問題
感覺相關問題(觸覺、味覺、嗅覺等)
口腔動作技巧問題
生活常規相關問題
行為相關問題
其中,關于感覺相關的問題,即可能和感覺統合有所關聯。
感覺過度敏感可能導致寶寶進食相關的問題
寶寶挑食,只喜歡喝流質食物?討厭吃特定的食物?吃飯時間變成小惡魔,排斥吃飯、莫名生氣哭鬧?
當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或許也可以從“感覺過度敏感”的方向來思考,通常是觸覺、味覺或嗅覺,常見的問題包括:
1、只喜歡吃特定口感、口味或味道的食物
如不熟悉或不喜歡的食物進入口中時,會出現作嘔、嘔吐的現象,甚至看到、觸碰到、聞到特定的食物靠近嘴巴時,就開始轉頭或全身扭動逃避等現象。
2、偏好吃流質的食物
偏好吃流質的食物,排斥較硬或粗糙的食物(如有顆粒的花生醬)。
3、不喜歡吃軟質的食物
不喜歡吃軟質的食物,可能是因為排斥口感或口腔感覺無法正確辨識食物種類所導致,例如果凍、果泥、豆腐等。
4、不喜歡他人觸摸臉頰或口腔周圍
不喜歡他人觸摸臉頰或口腔周圍,也可能不喜歡牙刷、吸管、牙線等侵入口中的用具,這個族群的寶寶經常會衍生口腔衛生相關的問題,如蛀牙、口臭等。
?
5、經常流口水
經常流口水,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吞口水,或不喜歡嘴巴閉合時嘴唇、口腔內部與牙齒產生磨擦。
6、吃東西囫圇吞棗
吃東西囫圇吞棗,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咀嚼食物的感覺或咀嚼時無法將食物控制在正確的位置,因此大都用吞的。
7、不咀嚼也不吞咽
不咀嚼也不吞咽,勉強將食物吃進嘴里后,將食物滯留在口將之中。
如何改善寶寶因感覺敏感而拒絕進食的問題?
1、先以寶寶可以接受的方式接觸食物,如采用游戲的方式,先透過類似質地的玩具讓寶寶用手把玩。
2、可先以游戲的方式提供軀干、四肢按摩(深壓覺),等寶寶可以接受后,再延伸至頸部、頭部,接著再到臉部與口腔四周,最后再提供口腔內按摩,按摩方式如下:
口腔外部按摩:從耳朵下方的顳顎關節處開始進行按壓(應于單一區塊施加些許壓力,避免輕觸或來回搓揉),接著往臉頰處進行按壓,最后再到嘴唇的周圍。
按壓的方式:以大拇指或食指指腹以“畫圈”的方式進行按壓,每個區塊可反復按壓5~10次。此外,嘴唇的部分,我們可以以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別抓住嘴唇并施壓使其緊閉。
口腔內部按摩:口腔外部按摩完畢后,可進而用按摩牙齦,按摩的順序可從門齒的牙齦開始,逐漸往內到臼齒牙齦部分。按壓的方式為以“螺旋”的方式就上述的順序分別按摩上、下排的牙齦。舌頭的按摩則以按壓舌頭的表面為主。
3、在喂食前,可以讓寶寶先從用手碰觸食物開始,接著聞食物,最后再嘗試少量放入嘴中,如果有作嘔、排斥等狀況出現時,應避免強迫進食或對寶寶發脾氣。
4、改變喂食的方式,如以湯匙喂食時,應該將食物放在舌頭前段中央位置,避免放在后段或兩側。
5、逐漸改變食物的材質:可以接受的流質食材、軟質食材,如布丁或蒟蒻,摻入少許粗糙或較硬的食材,逐漸增加食材口感的多樣性。
“關注感覺統合,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