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立身準則是很簡單的“待己如仇”,所謂愛折騰不就是總跟自己過不去么,一直以為勇猛精進似乎并不需要太多技巧,只需要能狠下心來折騰自己,以“成長為樂”作核心價值,過程不管是苦是甜都會享受,誰都做得來。就靠這個理念吸引到了不少伙伴,直到朝夕相處、開始共事的時候才發現并不是預想的那么簡單,伙伴們即便有“待己如仇”的心,但缺乏什么是“仇”的認知。
沒有貧窮的熏染,沒有地獄般的歷練,沒有高強高壓的捶打,沒有見識過殘酷競爭,一群和煦溫良的孩子覺得熬幾個夜、投身于以前沒有過的高節奏就已經是待己狠厲了,沒有經歷就沒有認知,不經實戰自然沒有手感精微,相比于缺錢,大多年輕人缺乏更多的是血火的歷練,而高強高壓高節奏本身就是高階層的生活方式,因為每一秒都有無限價值。
影視劇中經常會有特別狗血的劇情,初入職場的小白在經過一場脫皮的淬煉后完成跳躍,從此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事業愛情雙豐收,深受影視毒害的年輕人就時常抱怨運氣不好,無人賞識、沒有展示才華的舞臺。事實上,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打大仗的機會,想進煉丹爐,哪有那么容易,領導要提拔人的時候是怎么說的:“小某某表現不錯,應該加一些擔子了”,首先得表現好才能加擔子,表現好才換來加擔子的機會,太多人犯的大錯就是什么都沒干卻妄想加擔子、甚至想要大擔子,搞不清次序和邏輯,當然沒有出頭之日。
我有個朋友Eddie,麥考瑞大學會計專業碩士,在校作為主力資料收證員和導師一起完成了幾篇論文。麥考瑞大學號稱四大集訓營,會計專業課程設計是極其變態的,即便是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也到處是鬼哭狼嚎聲,在這種情況下,Eddie申請導師助理,可以說是光貢獻沒任何外在收益的活兒。周圍所有的同學朋友都說他傻,要知道導師助理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處理看起來極其繁瑣的事務,而且即便和導師關系再好,也不會在評分上占得半分便宜,甚至會更加嚴格,根本就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做法。事實上三年專業課程和一年碩士期間,Eddie平時所有的時間就是學習和泡在圖書館查閱大量的數據,畢業后他導師寫的Reference Letter長達兩頁,四年間所有的工作,和相處期間的為人、品質,直接郵件發給了E&Y的VP,就是說Eddie還沒來得及準備簡歷就拿到了E&Y的實習Offer,面試是VP親自見的,就是閑聊了一下,就讓他第二天正式上班,因為他導師的Reference Letter整個就是拿他的信譽做背書吐血推薦啊。四大實習期50天-90天不等,Eddie一周后就轉正,因為A1的活兒跟他導師的任務比起來就跟玩兒似的,而跟在導師身邊長期養成的高強度工作作風讓他在輕松完成本職任務之余專門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報,后來一路A2、SA1、SA2,到現在的SP。
每一次資料搜集、每一件PPT、每一個Excel、每一份報告都是成長的歷練,區別在于牛人可以從中磨礪心性,并夯實騰飛的根基,而大多人卻在重復苦力中怨聲載道、大腦遲鈍、得過且過,最后卻總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表現的機會,這樣都能出頭才叫不公呢。
我自己不夠聰明,也沒有顯赫的光環,可以做的只是虛心處下,向所有人學習,在每一次的交往過程中,我都會分析人家的閃光點以及背后的思維邏輯,并做思想實驗,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有合作雙贏的可能,就這么反復推演,真到條件成熟,合作創造價值往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向精英大牛請教的時候,我倒是恨不能斟茶倒水、跟隨左右,只不過真正的大牛并不缺服務生,只有價值才能產生鏈接的可能。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我愿意免費打工只為學習,感覺我都免費了還要怎么樣,殊不知向大牛學習即便是花錢也不一定有機會的,又有多少人覺得委屈了自己而放過最寶貴的學習成長機會。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多得是,在每一個領域都可以說車載斗量,想要成功,勤奮和努力是最基本的要求,當身邊出現了一些優秀的人,很多人往往會投以飽含嫉妒的眼光,酸葡萄一般的想:有背景、有關系、有個好家庭,看到漂亮的女性,還不乏惡意的揣測一定是靠不正當關系上位的,卻從不想想人家背后的努力。莫言有句很火的話:“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該靜下心來努力”,人人都有野心或是幻想,區別在于有的人把野心當作最澎湃的內在驅動,并以之度過重重煎熬,最終成就野心;而大多人卻總能找到偷懶的借口,就只剩下了幻想。
我知道“結硬寨、打呆仗”的力量,也可以做的到,但最可怕的是:聰明絕頂的人也在靜下心來做笨功夫,這恐怕就是極致的聰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