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推薦
全書篇幅不長,280多頁,但是卻斷斷續續讀了兩周。
主要是因為書籍作為哲學類作品,需要結合人生經驗對其中句子進行把玩體味,費時費力費腦費心。
不過內容比起同類哲學作品還是淺顯易懂得多,適合同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一道作為入門類書籍閱讀。
第十章 還能有幸福感嗎?
越單純越幸福,要不然高智商的加持,會讓人產生無盡欲望。
>> 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成員中,目前最快樂的人群是科學工作者。他們當中很多杰出者都是感情單純,全身心投入工作并深感滿足的人,因而可以從平淡的飲食起居甚至婚姻中找到樂趣。藝術家和文人把不如意作為婚姻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卻依然能享受傳統生活的天倫之樂。這是因為他們的高級智力完全被工作占據,已無余力介入不擅長的領域。
>> 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成員中,目前最快樂的人群是科學工作者。他們當中很多杰出者都是感情單純,全身心投入工作并深感滿足的人,因而可以從平淡的飲食起居甚至婚姻中找到樂趣。藝術家和文人把不如意作為婚姻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卻依然能享受傳統生活的天倫之樂。這是因為他們的高級智力完全被工作占據,已無余力介入不擅長的領域。
羅素這本《幸福之路》寫于1930年,1930年的中國,依然處在軍閥混戰的戰亂中。有以下大的戰爭:
5月,蔣閻馮大戰爆發。
9月,北平反蔣派國民政府成立。張學良發表擁蔣通電,并派兵入關。
12月,國民黨軍對工農紅軍發動第一次軍事圍剿。所以,他說中國人會被殺頭,應該是有可能的。
>> 改革家或革命家的快樂在于公共事務的發展,哪怕他將為此獻身,他感受到的快樂也會比那些安逸的犬儒真切得多。我記得曾有一位中國年輕人造訪我的學校,他計劃回到中國的一個保守地區創辦一所同樣的學校。盡管他預見這樣做會遭殺頭,但他平靜的幸福感仍然令我傾慕。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 任何人都能通過發揮特殊才能而獲得工作的樂趣,只要他能滿足于發揮自己才能的過程,而非博得眾人贊譽。
>> 任何人都能通過發揮特殊才能而獲得工作的樂趣,只要他能滿足于發揮自己才能的過程,而非博得眾人贊譽。
找到具有使命感的事業,并為其奮斗不息。
>> 對事業的信仰是大多數人的幸福感的源泉。
>> 對事業的信仰是大多數人的幸福感的源泉。
有的人很幸運,愛好和事業恰好一致;有的人則需要在工作之余,尋找熱愛。
>> 與投身某種晦暗不明之事相近似的是沉醉于某種愛好
>> 與投身某種晦暗不明之事相近似的是沉醉于某種愛好
>> 幸福的奧秘在于:讓你的興趣盡量廣泛,對你關心的人與事表達出更多友善,而不是敵意。
第十一章 興致
吃飯是為了活著
>> 他們從未體驗過饑餓難耐卻沒有飯吃的滋味,只知道吃飯是件按部就班的事,是他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規定要做的事。
>> 他們從未體驗過饑餓難耐卻沒有飯吃的滋味,只知道吃飯是件按部就班的事,是他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規定要做的事。
可以用興趣愛好排解心中苦悶,不至于處處受制于人。
>> 一個人的興趣越多,樂趣便越多,受制于命運的情況就越少
>> 一個人的興趣越多,樂趣便越多,受制于命運的情況就越少
努力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 另一些人則是,無論到哪兒都只看它的特色,結識當地的典型人物,留意考察歷史或社會趣聞,品嘗當地食物,領略地方習俗和語言,回家時裝滿了新鮮愉快的記憶留給冬天的夜晚。
>> 另一些人則是,無論到哪兒都只看它的特色,結識當地的典型人物,留意考察歷史或社會趣聞,品嘗當地食物,領略地方習俗和語言,回家時裝滿了新鮮愉快的記憶留給冬天的夜晚。
興趣愛好要積極向上,要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 我們所有的個性化的趣味和欲望必須要適應生活的整體框架。只有當它們與健康,與我們所愛的人的情感,與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協調一致時,它們才能成為幸福之源。
>> 我們所有的個性化的趣味和欲望必須要適應生活的整體框架。只有當它們與健康,與我們所愛的人的情感,與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協調一致時,它們才能成為幸福之源。
tāo tiè zhī tú
比喻兇惡貪婪或貪吃的人。
>> 饕餮之徒
>> 饕餮之徒
時刻保持對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將日子過成詩。
>> 年幼的孩子對看到、聽到的所有事物都有興致,對他們來說世界充滿驚喜,他們永遠熱切地追尋著知識,當然不是學究式的知識,而是在熟悉了解吸引著他們的東西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
>> 年幼的孩子對看到、聽到的所有事物都有興致,對他們來說世界充滿驚喜,他們永遠熱切地追尋著知識,當然不是學究式的知識,而是在熟悉了解吸引著他們的東西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人們相互交往,情非所愿,而是希望合作最終會帶來利益。
>> 人們相互交往,情非所愿,而是希望合作最終會帶來利益。
>> 一個人要想克服困難保存興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或者幸運的話,從事一份本身便有趣的工作。
第十二章 情愛
>> 無論因為何種原因,孩子失去父母的愛都會變得膽怯、不敢冒險,充滿恐懼和自憐,無法再以愉快的探索精神去面對世界。
每個人都不愿交出自我,每個人都抱持深深的孤獨,每個人都自我保全所以無果。而保持對自己與他人的真誠,是給與愛、接受愛、相信愛的第一步。
>> 道德教人謹慎,世故教人提防,結果是情愛之地不見了慷慨與大膽。
>> 道德教人謹慎,世故教人提防,結果是情愛之地不見了慷慨與大膽。
>> 每個人都不愿交出自我,每個人都抱持深深的孤獨,每個人都自我保全所以無果。
第十三章 家庭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之愛子,其實并不無私。或為延續自身的生命基因,或為體驗規劃和操控他人前半生軌跡的快感。
>> 父母之樂的源泉有兩脈。一方面是感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外部化了,可以在身體其他部分死亡后更久地活下去,而外部化的部分又可以同樣的方式傳遞,生命的種子因此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是權力與溫情的緊密結合。新生命弱小無助,父母自然有一種照顧的沖動,這種沖動不僅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的需要,也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的需要。
>> 父母之樂的源泉有兩脈。一方面是感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外部化了,可以在身體其他部分死亡后更久地活下去,而外部化的部分又可以同樣的方式傳遞,生命的種子因此生生不息。另一方面是權力與溫情的緊密結合。新生命弱小無助,父母自然有一種照顧的沖動,這種沖動不僅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的需要,也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的需要。
>> 許多孩子在心理上被母親無知和過分敏感的管教傷害了
第十四章 工作
忙起來,日子會從指縫中流走。
>> 只要工作不過量,哪怕再無聊也總比無所事事容易忍受
>> 只要工作不過量,哪怕再無聊也總比無所事事容易忍受
學會利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光,不要因為將這段時間無所事事地度過而悔恨,終將受益良多。
>> 智慧地利用閑暇是文明的最高階段
>> 智慧地利用閑暇是文明的最高階段
還是上頁那句話,忙到瘋掉
忙的累倒,忙到連哭的時間都沒有最好。
>> 無趣的工作固然煩人,但比起終日無所事事的煩悶就不足掛齒了
>> 無趣的工作固然煩人,但比起終日無所事事的煩悶就不足掛齒了
我們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有時沒有對比也就沒有愉悅。
>> 一個有工作的人在業余時間肯定會比一個閑人更有興致。
>> 一個有工作的人在業余時間肯定會比一個閑人更有興致。
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萬惡的資本主義思想,萬惡的人性。
>> 在多數工作中,衡量成功的指標是收入,只要資本主義社會存在,這種情況就不可避免。
>> 在多數工作中,衡量成功的指標是收入,只要資本主義社會存在,這種情況就不可避免。
從政經商這條道路,年輕的時候有活力有精力有干勁有想法,卻不懂人性,不懂世故,不懂社會,導致屢屢碰壁。四五十歲應該是頂峰,或者至少性價比最高,年富力強,世事洞明。
>> 比如從政,似乎人到六七十歲時做得最好,因為這種工作最基本的需要是有洞察他人的豐富經驗。
>> 比如從政,似乎人到六七十歲時做得最好,因為這種工作最基本的需要是有洞察他人的豐富經驗。
不破不立
>> 破壞有時是建設的第一步
>> 破壞有時是建設的第一步
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終歸有分歧。1920年,羅素啟程去了一趟俄國,與列寧等人長談,親自了解到俄國情況的羅素認為,俄國理論有兩大謬誤:一個是人性上的,一個是理論上的。 離開俄國后,羅素應梁啟超邀請來華講學,對俄國模式提出批評,羅素對俄國的態度影響到了中國知識分子對羅素的態度。
羅素來中國后,力挺俄國的魯迅先生率先發難,寫文章諷刺羅素。李大釗、陳獨秀、李達、陳望道、邵力子、蔡和森等人火力全開,譏評四起。
1920年10月,羅素來長沙演講,毛澤東受湖南《大公報》之聘,出任了羅素三場演講的記錄員,在聆聽演講的過程中,毛澤東對這位大名鼎鼎的學者的主張很是失望,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我對于羅素的主張,有兩句評語,就是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
>> 創建一個組織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畢生致力于從混亂中創造秩序的極少數政治家做的就是這種工作,在這方面,列寧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杰出代表。
>> 創建一個組織是一項極重要的工作,畢生致力于從混亂中創造秩序的極少數政治家做的就是這種工作,在這方面,列寧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杰出代表。
第十五章 閑情逸致
這種何其偉大的歷史使命感,一個人得經歷了些什么,才能擁有。
>> 當你擁有了這種視野,無論個人命運如何,一種深刻的幸福感都會永遠伴隨著你。生命將與各個時代的偉大壯麗相交融,個人生死也將被置之度外。
>> 當你擁有了這種視野,無論個人命運如何,一種深刻的幸福感都會永遠伴隨著你。生命將與各個時代的偉大壯麗相交融,個人生死也將被置之度外。
開悟,覺醒,參透,盡管各門各派的叫法不同,但都指的是這種狀態。
>> 他將認識到,某種意義上,一個人能看到多大的世界,他的自我就有多大。擺脫了被環境奴役的恐懼,他將感受到深刻的幸福,無論生活如何滄桑變化,他在內心深處永遠是一個幸福的人。
>> 他將認識到,某種意義上,一個人能看到多大的世界,他的自我就有多大。擺脫了被環境奴役的恐懼,他將感受到深刻的幸福,無論生活如何滄桑變化,他在內心深處永遠是一個幸福的人。
在有閑情逸致的時候培養的興趣愛好,有可能會在低谷時助你最終走出。
>> 要想在不幸來臨時能夠承受,明智的做法是在快樂的時候培植出廣泛的興趣,在心中準備一塊不受干擾的空間
>> 要想在不幸來臨時能夠承受,明智的做法是在快樂的時候培植出廣泛的興趣,在心中準備一塊不受干擾的空間
>> 在其賴以生存的核心興趣之外培養一系列作為補充的閑情逸致
第十六章 努力與放棄
中國人叫:盡人事聽天命。
>> 在努力與放棄之間尋求平衡便是貫徹中庸之道的一種體現
>> 在努力與放棄之間尋求平衡便是貫徹中庸之道的一種體現
情緒不解決問題,除非刻意表演。
>> 擔心、煩躁和暴怒實在無濟于事。
>> 擔心、煩躁和暴怒實在無濟于事。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也有可能是能力和機遇撐不起欲望和野心。
>> 食物與住所、健康、情愛、工作成就和同伴的尊重,對有些人來說生育繁衍也是必需的。離開這些東西,人很難感到幸福,但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或通過正確努力能夠創造這些條件時還是感覺不到幸福,這個人就是心理失調了
>> 食物與住所、健康、情愛、工作成就和同伴的尊重,對有些人來說生育繁衍也是必需的。離開這些東西,人很難感到幸福,但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或通過正確努力能夠創造這些條件時還是感覺不到幸福,這個人就是心理失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