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杰克遜
邁克爾·杰克遜
(Michael Jackson),1958年08月29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加里市出生,美國歌手、詞曲創作人、舞蹈家、表演家、慈善家、音樂家、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慈善機構創辦人。
杰克遜是家族的第七個孩子,他在1964年作為杰克遜五人組的成員和他的兄弟一起在職業音樂舞臺上初次登臺,1968年樂隊與當地的一家唱片公司合作出版了第一張唱片《Big Boy》。1971年12月,發行了個人首支單曲《Got to be there》,標志著其個人獨唱生涯的開始。
1982年12月,杰克遜音樂生涯最暢銷的專輯《Thriller》發行。1987年9月,杰克遜展開個人首次全球巡演。通過舞臺和視頻的表演,杰克遜普及了一些像機械舞和太空步等舞蹈技術。杰克遜一生中兩次入選的搖滾名人堂,獲得了13個格萊美獎和26個全美音樂獎。在他單飛生涯中,他擁有13支美國冠軍單曲。200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里認證他資助過39個慈善機構。
娛樂圈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天王,但也只有邁克爾·杰克遜是被全世界公認的流行音樂天王。更為難得的是他因為自己的童年過并不幸福,所以在杰克遜成名以后一直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獲得幸福而努力。
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英國知名音樂劇與電影女演員,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晚年曾經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味的穿著著稱。她生前主演的多部電影例如《羅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為熒屏經典。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為結腸癌病逝于瑞士特洛什納的住所,享年63歲。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雷莎修女獲悉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康復,禱告傳遍世界各地。
赫本不是近一百年來最美的女人,但她的美卻無法復制,那是一種高貴的美,那是一種不會讓人產生邪惡的美。有人曾經說過,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天使的話,如果天使真的來過人間的話,那她一定就是奧黛麗·赫本。
李小龍
李小龍(Bruce Jun Fan Lee,)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于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游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李小龍,對于華人的影響力已經不單單是偶像那么簡單,在某種程度李小龍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戰神。而收到他的影響和激勵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他已經成為功夫在全世界的代名詞。
鄧麗君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國臺灣省云林縣,祖籍中國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中國臺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開始其歌唱生涯
。1969年因演唱臺灣首部電視連續劇主題曲《晶晶》于臺灣成名。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1974年憑借歌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賞“新人賞”,奠定其日本演藝事業基礎。1980年當選臺灣金鐘獎首位最佳女歌星,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磯音樂中心、拉斯維加斯凱撒皇宮等地舉行演唱會。1983年舉行華人歌手首次巡回演唱會。1984至1986年間,先后以《つぐない》、《愛人》、《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三曲三次獲得日本有線大賞和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兩項日本音樂頒獎禮大獎的最高獎項。1987年起呈半隱居狀態,1989年起不再接受頒獎禮獎項,同期宣布除義演外不再公開表演。1995年5月8日,鄧麗君病逝于泰國清邁。
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鄧麗君的歌聲,在80年代初很多以能夠聽鄧麗君的正版歌曲為榮,在那個時候她的歌曲已經不只是給人們帶來娛樂,更多的是讓人民感覺到幸福的旋律,讓人們對于未來的生活更加充滿向往。她也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華語歌壇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