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與一個朋友去看過一條狗的使命1以及一張免費的電影票,于是趁著周末我一個人去看了2。
答應了朋友看完給他寫一個影評,于是有了以下這篇文字。這是我第一次看完電影認真地在寫觀后感。
首先,劇情回顧一下。
一條狗的使命1大概寫的是貝利經過幾世的輪回終于回到了主人伊森的身邊,伊森也認出了貝利就是陪伴自己長大的狗老大,從此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完。
一條狗的使命2寫的是貝利在臨終前受到伊森的囑托,替伊森保護和關愛伊森的孫女CJ,此后貝利的使命轉換為守護CJ,它確實也是這么做的。投胎后的貝利化身為莫莉,麥克斯,陪伴CJ度過孤單難過的日子,幫助CJ脫離渣男找到真愛,指引CJ回到伊森安娜身邊,重新獲得家庭的溫暖。最后陪伴在伊森身邊看著他離去,而它也將繼續輪回,不管它輪回多少次,它總能記得自己的使命,一次又一次地回歸繼續守護。完。
劇情大概是這樣,但是看完電影每個人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別。
電影以貝利為第一人稱的視角來講述劇情,把貝利擬人化,顯得十分清新可愛。仿佛貝利是這個家庭的一員,事實也是這樣的,貝利能夠感受到家人的喜怒哀樂,并積極地幫助主人排憂解難。他雖然聽不懂語言也不會說話,但是他能感受到人的情緒變化,明白他們真正的需要,與主人配合默契。這樣的貝利比人更貼心。
大多數人會用治愈、溫情來評價這部電影。我想了想,為什么呢?大概是因為電影中貝利對主人的守護和忠誠吧,貝利對主人的愛多么地簡單直接,守護就是它的使命,它付出卻不要求回報,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就是相互陪伴。相比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比較復雜了,人有著太多的欲望,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的脆弱,以至于人容易沒有安全感。除了家人,誰能做到一輩子相互守護相互忠誠呢?
也有人說貝利其實并不忠誠,因為他并沒有忠誠于他另外的主人,我卻覺得恰恰相反,貝利雖然經過多次的輪回,但是他的記憶不會消失,所以其實他只認了一個主人伊森,CJ是伊森囑托貝利去替自己守護的。貝利投胎成大狗的時候,新的主人對他很好,每天吃得都是自己最喜歡的食物,生活可以說過得十分安逸。盡管如此,他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只不過他沒辦法回到CJ的身邊去保護她,當遇到路過的CJ時,他十分激動,以為馬上就可以繼續自己的使命了,但是CJ沒有認出他來,最后他拼命地奔跑也沒能追上CJ的汽車,無奈又傷心。這一生沒能保護CJ,貝利非常遺憾。
再一次投胎為麥克斯,貝利用自己的小聰明拒絕任何人的領養,真是個小可愛,它一定要等到CJ,不然貝利的使命沒辦法完成,那么他的人生對他來說可能就是沒有意義的。終于他如愿以償了,貝利逃出籠子一路穿越車輛與人群,直奔CJ而去,可以想象當時貝利有多么地興奮與激動。
麥克斯還幫助CJ找到了青梅竹馬特倫特,他明白特倫特才是CJ的真愛,為了讓他們走到一起,麥克斯再次使用自己的小聰明趕走了CJ的男友,真是大快人心,不是真愛注定留不住的,一點小分歧就能把兩個人分開。
故事的結尾是個美好的大團圓,CJ與特倫特在一起了,CJ擺脫了自己的舞臺恐懼癥,實現了夢想,回到了伊森安娜身邊,也原諒了媽媽,重獲家庭的溫暖。貝利的使命完成了。
題外話:
電影看得我也想養一條狗了,單身狗需要一條狗的陪伴,最重要的是要幫我找到真愛啊!
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青年養起了寵物狗和貓咪,特別是粘人的小貓咪,還不用出去溜,適合孤單的宅男宅女們。社交太累,還不如養一只粘人的小可愛來陪伴自己。寵物滿足了很多人渴望愛與被愛的心理需求。
我沒有養過寵物,但小時候家里養過一條大黃狗,打從我記事起它就在我們家了,陪伴了我度過小學時代,后來他進了壞人的陷阱,幾天不見,聽說餓死了在山上,真可憐,我沒有見他最后的樣子,當時非常地傷心。他很乖,我們吃飯的時候不喜歡他在桌子底下亂串,讓他出去他就默默地出去了,從來不用趕,也不會偷吃,只在晚上有陌生人路過我家門口時吠幾聲。小時候老喜歡騎在他的背上抓著他的耳朵學騎馬走,他也不會兇,從不會咬人。他走了之后,我便進入了初中,不經常在家,家里也養過別的狗,但我再也沒有和他們親近過,摸一下也不敢,害怕不熟悉會咬人,而且我常常分不清自己家的狗和鄰居家的狗了。懷念我的大黃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