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概念:
粘性?
讓人記住,并且有持續影響力——改變他行為。
粘性創意的SUCCES(s)原則
簡約(Simple)
把握核心,分清主次。簡約而不簡單,簡練深刻。像那些諺語、黃金法則,金句。
意外(Unexpect)
打破人們期望,違背一些常理。例如,反應在文學創作山上就是歐亨利結尾。
目的是引起興趣好好奇心,比如,如果老師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做到打開他們的知識“缺口”,然后進行填補,這樣就會使好奇心持續一段時間。比如,我高中的一個音樂老師,特別愛聽他的課,因為他每每會講一些關于音樂的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那我該怎么用這一點呢?在這次夏令營中,我要分享一些關于大學的事情,談一些關于大學學習與生活的事情,就會在一些意外中吸引他們的好奇心。
制造意外的目的:
好奇——吸引注意力。打破常規
興趣——注意力持續。
方法:
明確既定的思維模式——讓他們特定思維模式發生——破壞推測機器(顯現知識缺口)——調出思維模式并加以校正,讓思維模式更好運轉。
例子:
新聞寫作有固定的思維模式:5W原則。
一個老師讓同學們寫一個關于學校全體師生周四參加研討會的新聞。所有同學都是按照那個原則把各要素排序寫成一篇新聞。
老師看了看他們的新聞稿,停頓了片刻,告訴大家,“故事開頭是——下周四學校不上課。”
是啊,除了五個原則,新聞還需要考慮它的意義呀。
這件事就肯定讓同學印象深刻。
具體(Concrete)
化抽象為具體,變得感官化。通過一系列的具體的物件,營造一種情景,這個情景有畫面,有聲音,有溫度。比如,“實現小康社會”就不如“讓每家每戶都能吃飽穿暖”
我要怎么做?寫作的時候增加“廢言”,多注重細節描寫。
可信(Credible)
制造可信任的背景,幫助人們自己驗證我們的觀點,比如創意世界里“先試后買”的哲學理念——付費節目里“試聽”、酸奶、西瓜等的“試嘗”
在這里舉個例子,在1980年里根與卡特的美國大選辯論中,里根本可以列舉無數的統計數據來說明經濟蕭條,但他卻問選民一個簡單的問題:“在你投票之前,請問一下你自己現在是不是要比四年前變得更富裕?!庇眠x民的親身生活體驗來驗證經濟蕭條的觀點,不是比數據更有真實性嗎?
在這里,我突破一個觀點,以前都說用數據說話更可信,可是那些數據是真的嗎?仍然不會太真實!所以,制造信任背景,讓別人驗證自己的觀點尤為重要。
情感(Emotional)
創意要是別人感受到什么東西,就是能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一些優秀的文章就是激發了讀者的情感,引起共鳴。
另外,情感是分群體的,比如,打工者有打工者的情感共鳴,白領有白領們的情感共鳴。我們需要把我正確的情感
故事(Stories)
研究表明,在腦海中預演一個場景會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類似情況時更好地應對。比如,消防隊員在每次救火后都會交換自己的故事,這樣就相當于增加了經驗,在自己遇到聽過的緊急情況時,就可以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其實聽故事就是一種飛行模擬的過程!我們可以在故事中獲取經驗。
通過彭小六的成功故事,我總結出要先在一個領域一個平臺做到最好(在簡書做讀書分享),在一個領域做好之后,再擴大地盤,提高自己的影響力(之后在在行、選擇自己、行動派做分享)。
聽故事就是一種借鑒之路,名人故事可能就是一種成功復制之路。彭小六的成功之路就是一種知識生產者的發展模式,怎么能說對奔赴知識生產浪潮的人沒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