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以德懷特?懷斯的一句話作為開篇——“我們懷想的青春,充滿了青草的氣息”。
? ?也許,在這個十五六歲的青春年華,我們都是“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倔強少年,比如秋天,獨自走在林蔭道上,落葉紛紛揚揚,是否想起歐陽修的《秋聲賦》。或許是在兵荒馬亂的晚自修上,又或是熄燈的宿舍里,我們在耀武揚威的習題和試卷之間,漸漸昏暗的天空下,一手撐著沉寂的夜,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
? ?這是一種怎樣的日復一日呢。
? ?在晨間,被樓上宿舍刺耳的挪椅子的聲音吵醒,拿起枕邊的手表,在窗簾縫隙中透出的微光看著,離6點整只有三分鐘了,借著一點點的的光亮,看見隔著蚊帳,都是那樣在夜里輾轉反側,早早醒來的離家的人。穿好衣服,在偌大的口袋里塞串鑰匙和卡,便匆匆出門了。
? ?常常在一堂平緩漫長的課上陡然驚起,老師還在講臺上緩慢踱著步講課,你卻開始厭惡是哪里飄來的沉沉煙味。
? ?常常在出門時發現太陽已下山,陽光的炙熱在比你意識到的還早的時間就已經消失殆盡不留絲毫余暉。
? ?常常在小賣部門口那混雜了香腸味的地方駐足,停止嬉笑。
? ?我這樣平平凡凡的照管著自己的生活,我覺得,這是一種消耗的狀態,打理這些新來的千頭萬緒的雜念,睡自己鋪好的被窩,吃自己餐盤里的菜,寫自己的作業,做自己的夢……世界上悲傷和不安的事情太多,我們生活在一個寧靜的角落,任憑心里的驚濤駭浪,波濤洶涌。末日尚遠,我們唯有維護自己的那一片小小的天地,于是,我想文字就理所當然的成為內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 ?或許將來,看著這白底黑字上透出的生動悲喜,我才能深切地感覺到,在這個唯唯諾諾的年紀里那些懵懵懂懂的大膽無知,好像只有憑借那些幻覺般的,被我們脆弱的主觀承受力無限夸大的傷感,我們才得以擁有熱淚盈眶的青春。有人說過:“生命中的溫暖一直都與我們遙遙在望,而我們只不過是拒絕路過。”在這個青黃不接的岔路口,我們是失卻的是一種心情,未曾想到,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千姿百態的理想或是悲哀,都為自己烙下了字正腔圓的烙印,功名和敗落后,都是對這個世界和生命勇敢的詰問與質疑。
? ?因為成長本身并不完美,所以希望這些如原石這般尚經不起打磨的文字,都能最本質直觀的表現這段歲月——熱情,悲傷,過錯,遺憾,美好,希望和絕望交織的歲月,來紀念我這段未來里轉瞬即逝的盛夏光年。
? ?狂歡,因為之后會有無數個夜晚做回最普通的人。
? ?沉靜,因為你會感謝你這段歲月所沉淀下來的東西。
? ?既然都是正確的,那么銳氣而不自大,輕狂而不輕浮,沉穩而不沉默。
? ?“靖安院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氣最粗,問君別來多少苦,低頭看取白髭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