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最著名的正念雜志 《mindful》上有這么一段話 描述正念 , 其實 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在經(jīng)歷著它:
Something important is happening in our society today:people are being mindful. More often. In more ways. And in more places. In ourview, the simple act of being present has the power to change everything—how weapproach ourselves, our challeng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our communities. Webelieve being mindful is an idea—actually, a way of being—whose time has come.We are launching Mindful tocelebrate and support this growing movement.??Mindfulness is not obscure or exotic.It’s familiar tous because it’s what we already do, how we already are. It takes many shapesand goes by many names.In his basketball days, former senator Bill Bradley called ita sense of where you are, and for many athletestoday it’s being in the zone.For caregivers, it’s attention andempathy. For soldiers and frstresponders, it’s situational awareness.For business leaders, it might be presence or?ow. Artists see it as spontaneityand thinkers as contemplation.?
翻譯一段經(jīng)典的:我們看看美國人是如何看待正念的。
正念不是晦澀難懂的,也不是舶來品 。 它是我們所熟悉的,因為我們就在那么做。 正念有很多種形式, 也有很多名字。美國前任參議院Bill,在籃球生涯的時候,稱呼正念為“對自己在哪的一種覺知”。 對于現(xiàn)在的很多運動員而言,別出格 。? 對于看護者來說,代表著專注和同理心。對于士兵和急救員,它就是對處境的覺察(隨機應(yīng)變)。 對于商業(yè)領(lǐng)導(dǎo)者來說, 意味著臨在,和處于心流狀態(tài) 。 藝術(shù)家把正念稱之為 “創(chuàng)意的自然流淌和涌出”,而思想家則是沉思。
------------
所以目前的正念, 更多是集中在幫助各行各業(yè)的人,? 怎么達到自己所在領(lǐng)域的好狀態(tài)。? 比如? 商業(yè)領(lǐng)袖, 如何 隨心所欲, 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每天都有好狀態(tài)。
藝術(shù)家,如何有好的作品。
當(dāng)你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 試著這五步:
可以參照 take 5 音頻,進行練習(xí):
take-5 音頻? (音頻來自take 5 網(wǎng)站)
翻譯:
step1:
下面是練習(xí)正念冥想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
第一步:首先找到一個能舒服坐著的地方,身體豎直并放松。可以選擇用禪修坐墊,也可以不用。有一把直背的椅子即可。然后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目標(biāo)。
第二步:正念冥想,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目標(biāo)上。這個目標(biāo)可以是呼吸聲音以及其他的身體感覺。更高階的練習(xí),可以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念頭,情緒上,來訓(xùn)練你的心智。
第三步,當(dāng)有意引導(dǎo)自己覺察目標(biāo)時,對你留意到的任何現(xiàn)象,保持開放和好奇。不需要去改變控制,你覺察到的現(xiàn)象。
第四步,也是是最后一步。當(dāng)覺察到自己的注意力開始游離時,重新將注意力帶回到所需覺察的對象即可,不要評價自己做得好還是不好。
對于初學(xué)者和商業(yè)人士, 每天就精進這幾步即可。?
如果你每天和你的女朋友是這樣的:
看起來, 要有必要正念一下了,扔掉手機。?
希望大家都能在2018年開啟正念。 2018正念年, 你準(zhǔn)備好了嗎?
歡迎參加7天正念減壓體驗營和8周正念線上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