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總有種聲音,不安于現狀,卻又覺得無能為力。
對于遠方,內心總有一種向往,盡管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迷戀,但我覺得遠方是我青春所必須去經歷一番的修行,或者說是冥冥中的宿命。
二十多歲的年齡,是家人口中談婚論嫁的時候,是別人口中獨自在外漂泊奮斗的年紀,是同齡人眼中困頓迷茫無措的青春。至于生活的方式,隨著想法不同,生活也是各不相似。
到了二十多歲的年紀,步入中年后期的父母日益漸衰,本該遵父母之命,成家以安其心,傳宗以享天倫。可這些生活是自己想要的?還是用來以慰藉父母?亦或者是身處這個不知前路如何走的年齡來妥協各方面壓力?
生活是不盡完美,但也不會是偏執想法中的那么糟糕,至于怎么抉擇,在沒有深厚背景和過人運氣的情況下,自身所能做到的就是好好的充實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以期在這紛雜的生活中讓內心得以安定。天命無法預測,但人事還是要做到位的。
大多數的時候,選擇代表著犧牲,我不知道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選擇中達到一種各方平衡,但我寧愿犧牲一些東西來達到平衡。
剛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學校里憧憬著以后各種的機遇,到了社會也看到了數不清的關系,我沒有那么縝密的心思來揣摩命運,因此偏執讓我再得到的同時失去的更多。
因為性格,偏向妥協于父母,同樣因為性格,偏執想肆意奔走,在未知的地方喚醒沉睡已久的觸角。
關于騎行,徒步遠方的想法,時不時的就會打破現有的思想來占據主導,把現實中的自己狠狠的鄙視一番,而后愧疚如潮水般涌來,在背棄自己意愿的漩渦里窒息身亡的同時又被潮水嗆醒,如此反復往來,直到被生活中的繁瑣擊潰。
今天,我的另一個想法得到了完美的土地,等時機到了,便是義無反顧投入宿命潮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