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最喜歡刷周日晚上的朋友圈。看著朋友圈里曬著去公園、去爬山、去聚餐的大家,感覺像是線上參加了一場盛大的party。
在這個party里,大家不再是“前臺小王、財務小張”,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著自己的個性、審美、社交圈的“某某的朋友、某某的戀人、某某的媽媽或者女兒”。
在我的價值觀里,這一生作為個體擔任的標簽中,最重要的不是在若干年后成為叱咤職場的精英,或是廳局級的頭銜,而是作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上的一分子,有認真地體驗過生活,并從不為自己的人生感到后悔。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越來越卷的當下,迫于來自外在和內在的生存壓力,大多數年輕人,是沒有太多自己的生活的。
工作日的時間基本被工作和加班占據,晚上的時間要留給休息,讓第二天有個更好的工作狀態。于是,每周兩天的周末,就成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為“社畜”們自我“療傷”、自我“治愈”的時刻。
在我小時候讀寄宿初中時,經常是每到周四下午,內心就開始歡騰,到了周五中午,已經沒有心情再去聽下午的課了,腦海里想的,只有周末,以及周末去哪玩。
沒想到若干年后,成為大人的今天,依然是像曾經盼著周末那樣,早在周五,就在心里計劃好了周末要去做什么,該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安放勞累了一周的靈魂。
趁著周末,做自己
我經常能從周末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讓我感到驚訝的分享。平日里看似沉默寡言的朋友,可能私下里是個拍照達人;外表乖巧的萌妹子,可能是個搖滾迷······
工作狀態下的我們,大多是千篇一律的,這種千篇一律用形容詞來概括,可能是專業、認真、嚴肅、較真兒、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點焦躁。
而到了周末,回歸到生活本身,每個人展示出來的,可能才是自己真正的性格底色,這種各有千秋用形容詞來概括,可能就變成了:有趣、仗義、坦率、可愛······
也正因為想明白了這一點,有時候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費解的人和事,我也會安慰自己:都是工作所迫,也許生活中,他(她)也是個性格可愛的人。這樣想著,好像就能夠原諒他(她)給我帶來的不快了。
同是社畜,就不要相互為難。
能在工作中也找到樂趣,發揮自己的個性當然是極好的。若不能,請記得趁著周末,卸掉“偽裝”,做回自己。
過好周末,才能過好人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周末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的。
周一到周五,每個人的時間安排幾乎都是一樣的。我們展現出來的自律、努力等優秀美好的品格,有一部分是被工作所逼出來的。而到了周末,不用再上下班打卡,也沒有八小時工作制度提醒你自覺工作,如何安排這48小時的時間,真的會因人而異。
有人會選擇關掉鬧鐘,補個覺后再開始一天的安排;有人會堅持早起去規劃自己的一天。
有人會在外賣和游戲中去度過漫長的48小時;有人會擠時間去周邊自駕游;
有人可以兩天不出門選擇宅在家;有人會報班學習提升自己。
而從一個人度過周末的方式,也可以看出他身上部分的性格,或是散漫隨意,或是喜歡規劃,或是自律嚴謹。
別小看這每周的48小時,一個月下來就是192小時,一年就是2496小時。時間花在哪里,你就會收獲哪里,一個小小的周末,也許影響的是你整個的人生。
前兩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關注的博主發了一段文字,很精準地描述出了當下大多數人的狀態。
春天來了,生活明朗了,讓我們一起去計劃、去期盼、去干、去盡情地享受每一個明媚的周末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